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

:::

國立臺灣大學對高等教育深耕計畫之具體作法

  • 發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資料點閱次數:1735
  • 發布單位:高等教育評鑑中心
  • 編輯者:mitchell

文/國立臺灣大學高教深耕計畫團隊

國立臺灣大學(以下簡稱本校)作為全國首屈一指的綜合型研究大學,學習領域多元完整,學生整體素質優秀,故也肩負培育各領域優秀人才的重責。長期以來,本校也因具有優良的國際品牌,國際交流與合作機會較高。然而,近年來因少子化影響,國際競爭加劇,且社會快速轉型,新的學門、研究領域出現,教學制度與環境都必須配合轉變。面對這些挑戰,本校透過高教深耕計畫善用經費,就「落實教學創新」、「提升高教公共性」、「發展學校特色」及「善盡社會責任」四個面向積極投入。

落實教學創新

本校配合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整體的理念與改革方向,並因應學術變遷與社會需求,建立全新的教學制度,以培養新時代的新人才。長期的目標是科系重新調整,包括不分系與新系所學位學程的建立。現階段先透過在既有的科系所形成的知識分科基礎上,以跨領域學程的設置,含微學程、模組化課程,建立新的教學制度。

自107年深耕計畫推動以來,本校積極擴充、增設跨領域課程與學程。如以創新設計學院所整合的多樣態課程,設計跨科系合作的「基礎探索+專精主修+跨域學習」的固本深化與跨域創新架構(如圖一),以及多個學院所主導的跨領域學程。微學程、模組化課程是本校致力推動的新型態的教學制度,藉以推動新領域並使學生能系統性學習新型態的知識。108年以來,本校以聯合國於2015年推出的17項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理念納入課程,這類SDGs課程將帶動新的跨領域課程,勢必是未來臺大課程的另一條軸線。

本校另一核心策略是國際化,積極推動國際連結與教學國際化的措施,尤其在英語授課的推動上,鼓勵教師與院系開設更多英語授課課程、學程或全系所英文專班的建置,使更多優秀境外生進來,以培養新型人才。本校同時加強與姊妹校間的實質合作關係,持續簽訂跨國雙聯或多聯學位。這類學位將持續增加,作為未來教學的重點之一。

再一核心策略是推動融合數位學習之創新教學。本校設立數位學習中心,在現有基礎上,建立數位學習新環境,將數位教學導入課程。目前正建立全校性的數位教與學平台─NTU COOL,成為共同的教學與學習介面,進而連結校外,成為無疆界的教與學平台。此外,配合NTU COOL平台的建立,積極將數位內容融入教學,改變學習模式,推動混成及數位教學。

提升高教公共性

本校期許能為社會整體服務,進而如傅斯年校長所言「我們貢獻這個大學于宇宙的精神」。因此積極推動多元入學方案,使不同背景、經歷的學生可以經過合理的競爭機制進入本校就讀。為此,本校設置招生辦公室,研擬並執行招生策略。

為解決經濟弱勢、學習落差與文化差異等問題,使弱勢學生既公平地受教育又能被注入較多資源以提供社會階層翻轉的機會,本校推動弱勢生倍增計畫,增加弱勢生入學機會,並推動弱勢學生全照顧計畫,使學生無後顧之憂。

其次,本校亦將高教資源與知識產出與其他大學及社會分享,並承擔知識轉譯的責任。為此,本校舉辦全國夏季學院,提供全國師生跨校、跨時間與系級之多元學習平台。本校科學教育發展中心舉辦諸多科普與新興領域論壇,與社會緊密聯合。生命教育研發育成中心辦理各種活動以推動生命教育。

發展學校特色

本校包含11個學院、3個專業學院、56個學系、112個研究所、18個碩博士學位學程、每學期開設8,000門橫跨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藝術的課程,供本校學生藉由課程探索生涯方向與確立目標;另一方面藉由跨域學習,培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跨領域能力。各面向具體策略與作法如下:

一、推動多元招生機制,擴大招收弱勢生及境外生

1.爭取菁英,擴大希望

本校自108學年度起推動「爭取菁英、擴大希望」的招生策略,並設置傅鐘獎學金,由院系主動出擊爭取菁英學生;在特殊人才招生方面,從數理擴大至人文、數理、社會科學、生農產業、管理及生命科學等學群,希望招收更多在專門學科領域或專業技術領域具有優異潛能之人才。另逐年增加弱勢生招生名額,加上入學後加強課業輔導及希望獎助學金補助等配套措施,預期將提供更多弱勢家庭世代翻轉的機會。

2.整合境外生申請管道,強化招生機制

本校自108年起成立專責境外生招生團隊,統一處理境外生(含僑、陸、國際)招生及入學相關工作。未來三年,預計進一步整合申請流程及獎學金機制,提供境外學生簡便申請管道,並強化申請誘因。本校另將針對海外高中舉辦科學營及校長論壇等活動,展現本校教研實力,提高海外學生來校就讀意願,以促成更為多元的國際化校園。

二、學生輔導工作發展革新

1.推動輔導實踐研究計畫

本校將整合學務處、教務處、優良導師、心輔老師等,根據教學端與輔導端的實踐經驗,創設工作小組,推動輔導實踐研究計畫,以研究分析推動輔導實踐。

2.以輔導實踐研究分析推動「點線面輔導機制」

推動跨單位合作,以輔導實踐研究計畫為基礎,建構「點線面」立體化輔導機制,全面照顧一般生及弱勢生之需求。「點」-透過招生端、輔導補助端、研究端主動發掘有需要的學生;「線」-成立輔導研究團隊,分析不同類別學生特質,研擬其所需之輔導策略;「面」-從系辦窗口、系院導師、授課教師、心輔老師、宿舍輔導員,到本校教務處與學務處現有資源盤點統整,深化增廣既有輔導機制。

3.提升導師輔導知能

為提供各系所導師校內資源協助,規劃「導師精進研習營」,引介相關輔導資源、優良導師經驗分享、學生輔導案例研討等,並舉辦「跨院系導師交流活動」,邀請各院系優良導師為種子教師,為新進教師及中生代教師分享輔導經驗。

三、整合教學、研究與產學能量,培養核心產業所需人才

1.鼓勵教師投入教學研究

為鼓勵校內教師申請及有效執行109學年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本校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除了舉辦系列培訓活動,將深入調查教師教學研究之需求,並持續辦理相關支援活動,協助教師以課堂教學相關創新作為研究主題,客觀且具體地評估教學及學習成效。

2.開設高階課程,鼓勵學士班學生參與研究

本校各學院系所學位學程積極開發高階課程,包括實務面創新與支持學生尖端研究。高階課程包括學士班論文寫作或專題研究,鼓勵學士班學生提早接觸、參與研究,利用本校各領域前瞻領域成果與設施,進而產生創造知識的興趣與內在動機,培育未來研究人才。

3.調降學分學程╱跨域專長修習學分數

因應新興學術領域之崛起以及社會國家的需求,本校積極推動跨領域學分學程及學士班跨域專長之開設,增加學生跨領域學習之機會。迄今,本校已開設36個學分學程,6個學士班跨域專長,以因應社會變遷及時提供學生修課資訊。

4.模組化修課

本校在系所結構不變的前提下,鼓勵學院結合院內及院外系所的課程,打破系所學習疆界、提供更紮實的訓練,以培養未來領導人。同時按照各系所之專長以未來社會發展之趨勢,提供各種的模組化的課程,以期學生做更聚焦的學習,不會迷失在過度自由的「自助餐式」的學位組成,這些跨領域專長將提供學生更紮實的訓練,解決學用落差的問題。

5.強化實作,培養核心產業人才

本校積極開設實作課程或安排學生至產業實習,讓學生有機會統合運用習得之知識與技能、深入反思所學,有效展現並檢核學生應用所學知識理論之成果,提升學生職涯發展之前瞻性。例如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將開設智慧農業科技相關跨域課群,設立12學分之智慧農業科技跨域專長課群,提供實踐機會,培養學生運用所學於實務案例。

6.建構創意創業環境,加強產學合作發展模式

本校整合創新設計學院(D-School)、創意創業學程、創意創業中心、臺大車庫等,將水源校區建構為創意創新創業之三創園區,建立創業智慧互聯網,擔任創業團隊導師(mentor),有效且立即提供孵化團隊之各類創業知識與經驗,並加強產學合作之密著度。

四、增設跨領域之全英語碩士學位學程,成立永續發展國際學院

本校致力於推動跨領域之全英語學位學程,107年公衛學院增設全臺第一個全英文授課之全球衛生碩士學位學程,由國際知名公共衛生學者開設全英文課程,架構國際學術交流以及發展社區整合健康服務兩大網絡,達到以本校公共衛生學院為根基推行國際化學術健康產業之目的,強化本校在國際競爭上扮演特色學院之目標。

108年本校為了跨學院結合研究能量,規劃成立永續發展國際學院,增設具備臺灣產業、文化及臺大專業特色強項之跨領域全英碩士學位學程。永續發展國際學院首個全英語跨領域學程「全球農業科技與基因體科學碩士學位學程(Master Program in Global Agriculture Technology and Genomic Science, Global ATGS)」第一批學生將於109年8月入學。109年度預計申請增設兩個學位學程:「生物多樣性國際碩士學位學程(Master Program of Biodiversity)」以及「防災減害碩士學位學程」。學位學程內容設計專業與實務並重,以應用為導向,強調實習與技術學習,並積極與國內外相關領域的業界合作,提供實習機會,協助學生將學涯與職涯緊密扣合。

五、國際連結,提升國際議題影響力

臺大作為我國高教學術機構的領頭羊,希望藉由國際夥伴關係的強化、跨國合作機會的創造,扮演國際學術交流的推手。策略重點如下:

1.新創跨校合作機制,提升國際議題影響力

本校將積極對全球議題發聲,展現臺大影響力,啟動策略重點姊妹校計畫,選定國際上知名7所姊妹校開始執行重點姊妹校專案,以舉辦雙邊媒合活動及提供重點姊妹校初始合作經費等方式,加速本校國際交流之深度及廣度。於合作計畫成形後,為進一步打造國際研究品牌、強化研究能量,108年建立旗艦補助計畫機制,鼓勵師生針對不同主題,成立跨領域國際研究團隊,並以解決現今社會問題為研究目標。

2.推動英語特色學程與專業課程

本校將積極與國際頂尖學府在教學與研究深度合作,結合臺大系統資源設立國際分校園區或永續發展國際學院,設置校級不分系所或跨領域跨文化之國際學程,提高學生面對國際社會轉變的因應能力,尊重與理解全球文化差異對經濟、政治與技術發展系統的影響。

3.籌設雙聯或多聯學位

奠基於前述本校與國際頂尖學府的良好連結、英語特色學程及專業課程的開設、以及本校過往開設雙聯及多聯學位的經驗,本校預計未來三年將以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為主軸,持續增設語國際頂尖學府合作之雙、多聯學位,培養新世代具國際競爭力的人才。

4.促進國際連結人才移動,增加交流合作項目

為提升教研人員之國際移動力,將增加各項交流合作之人數,包括跨國共同指導、開授課程與研究、創建國際產學制度,擴展實施跨國實習與體驗學習計畫。同時,透過一系列的特色辦學計畫,本校預期能吸引更多境外學生來校就讀、更強化本校學生對多元文化及全球議題的意識與知能。

5.強化學生國際移動力

108年本校出國交換人數不到800名,希望藉由新成立的「希望出航獎學金」之建置及新增更多優質姊妹校交換機會,於111年本校擬定交換人數目標為每3位大學學位生至少有1人出國交換、訪問、海外實習或參加四週以上暑期課程,以增強其國際學習經驗及語言能力。

6.延攬國際教研人才與團隊,進行特色辦學

本校為發展臺大特色之國際教學與研究領域,將執行「臺大拔萃講座」,結合教育部玉山學者計畫,增加教師薪資競爭力,鼓勵院系利用這些講座資源,主動出擊,網羅海外人才。

六、提高校級研究中心研究能量,強化跨單位平台功能

為提升研發能量,強化國際學術界影響力與能見度,本校致力於整合研究資源,未來將更加強校級中心之督導機制,提高其研究能量及強化跨平台功能,期達到追求學術卓越、躍升國際學術重鎮之目標。

善盡社會責任

面對全球各地益發脆弱的生態環境與動盪的社會局勢,每個人都不該置身事外,SDGs已成為各國共通的永續語言。其中高等教育扮演著關鍵角色,除了知識傳播與科研創新,大學更肩負著轉化、影響社會價值的使命,理應更積極參與公益議題。

本著「敦品勵學、愛國愛人」的校訓,本校也不斷以實際行動實踐:如2002年臺大醫院帶領全臺積極抗SARS。此外,本校幅員廣闊,占國土面積近1%,於全臺各地均有分支機構及校區,影響範圍擴及整個市區、縣市、國家:生農學院於溪頭的實驗林場與南投縣仁愛鄉之山地農場,長期推動產業升級及鄉鎮共榮計畫,不遺餘力;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守護中臺灣民眾的健康,提升當地醫療品質,深獲信賴;校總區更被視為臺北市民們的後花園,享有豐富的人文景觀與自然生態。

一、推動SDGs課程,強化教學增能

臺大身為全國規模最大的大學,每年畢業學生人數為全臺之最。透過教學,培養具有永續素養、世界公民意識及解決問題能力的人才,是臺大首要的社會使命。惟盤點本校過往開設之永續發展課程後發現,相關課程多由各系所教師自主開設,欠缺校級整體規劃及核心素養之發展。故本校已規劃推動校級SDGs相關學分學程,期以深化學生對於社會責任與永續發展之基礎認知,提升素養,並透過跨域協作,使學生得以有效運用知識並實際解決相關議題。

二、契合聯合國SDGs,推動特色研究

為了解臺大現有科研成果與SDGs的落差,本校盤點相關發表後發現,以前16項SDG目標而言,臺大發表量占臺灣的比例為2.6-30.6%,其中7項超過20%,以「潔淨水源」、「陸域生態」與「氣候變遷」為最;引用影響力方面,則以「健康與福祉」、「氣候變遷」與「責任生產與消費」表現優異,顯示本校在特定SDG目標之研究能量強勁,質量俱佳。

三、建立國際連結,擴散影響力

以SDGs作為鏈結主題,積極擴張並連結現有國際策略夥伴,具體作法包括經費補助國際型跨域旗艦型計畫、舉辦SDGs為主軸之研討會或工作坊、駐點交換等,以擴散本校於SDGs領域之國際影響力。

四、彙總行動績效,由內向外推動社會責任信念

本校長期深耕社會責任,配合聯合國「2030永續發展議程」,將以推動SDGs作為校級目標及實踐框架,將策略化為具體行動,深化師生對大學社會責任與永續發展的認同,體現「我們貢獻這個大學于宇宙的精神」之內涵。

結語

高等教育的重要不言可喻。多年來無論教學、研究與提升高教公共性,臺大的老師或校友,在社會中都扮演最重要的角色,發展出臺大的特色。臺大有最優秀的學生和老師,我們可以一起努力讓臺大維持臺灣旗艦的地位,透過高教深耕計畫,讓學校朝國際頂尖邁進。

檔案下載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