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

:::

專業宏通、多元開創──東海大學博雅學習生態系統的建立與實踐

  • 發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資料點閱次數:1598
  • 發布單位:高等教育評鑑中心
  • 編輯者:mitchell

文/許書銘.東海大學校務研究辦公室執行長

何謂大學?何謂學習?面對未來世界的挑戰,我們應該培養出什麼樣的大學生?做為大學不能停止思索這些問題。大學教育迥異於其他各級的教育,除了知識的傳授外,還需鼓勵以及訓練學生培養尋找、整理、分析以及演繹的能力,藉此產生就事論事的溝通能力、誠實與自律,學會關懷自己、他人與環境,發現自我以及培養對所處生活世界的責任感與實踐力。整體來說,東海大學的高教深耕計畫,就是本校對於上述高等教育核心問題的反思與回應。

以博雅教育為基礎的教學創新與實踐

1955年東海大學創校以來,一直是一所深具理想性、重視創造力與實踐感的基督教大學,首重博雅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當時透過小班教學、通才教育、四年住宿、兩年勞作教育以及校外社區服務實踐,關懷所處的環境與社會、重視生活教育並追求自主學習。東海大學以成為一所具有深厚博雅底蘊的創新卓越大學為校務發展願景,秉持實踐求真、篤信、力行的精神,培育專業宏通、多元開創的東海人。除了專業能力外,我們更希望能培養學生的博雅宏通素養與跨域學習能力,讓學生有能力認知、面對及解決未來社會各項關鍵議題。

為了傳承東海的創校教育理念,以及帶動全校學生之學習品質和成效,在本校所提出之高教深耕計畫中,本校融合了過去在人文與通識教育、服務學習、生活品德教育的教學特色,透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強化教師引導學習之角色等現代專業教育所必須的教學創新機制,以建立具有東海特色之博雅學習生態系統,並透過全校性博雅學習與大學社會責任計畫的推動與實踐,發揮學校對社會的貢獻與影響力。

對應上述的推動目標,東海高教深耕計畫共有四大分項計畫,包括:(1)博雅學習再深化:厚植核心能力與品格實踐;(2)由專業到跨域:議題導向跨域創新學院之推動;(3)創新學習生態系統:共學共創學習模式與支援體系;(4)社會創新與實踐:社會培力、在地共創與永續機制等;計畫整體推動架構如圖一所示。

以大學入門啟動博雅學習

從教學卓越到高教深耕,大學入門是東海博雅學習生態系統中兼具開創性與永續性的創新機制。大學一年級是大學求學過程中奠定學習態度和基礎的重要時刻,也是大學生活成功的關鍵。「大學入門」做為一門引領全體新生從高中跨入大學之門,更快地融入大學校園文化,並能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與方法的重要課程,其課程理念一方面需有其理想性,而在實際執行面中,更需兼具深度、廣度與實踐力,才能將此一目標真正落實。東海大學每年約有3,500名新生入學,原有新生訓練方式雖行之有年但深度不足,自民國99年起,東海每年透過4天3夜的主題式特色課程,在Alpha Leader學長姐帶領下,經歷小隊團體互動和探索校園,建立關係並發現自我,讓所有新生擁有共同記憶,強化對學校的歸屬與認同感,迎向嶄新的大學生活。

作為國內大專院校第一個推動全校性大學入門主題體驗課程的學校,東海大學「大學入門」課程最大的創新,在於融入未來學習的實體情境,並透過團隊引導、活動參與以及師生互動等方式,完整的規劃了大學入門的整體課程架構與配套活動。在課程規劃過程中,學生、教學與行政單位的共同參與,主動建構大學教育的特色與認同,並透過引導、體驗與反思來傳遞博雅學習的內涵,都是此一課程能夠有初步成效的關鍵因素。

大學入門的延伸與博雅學習再深化

大學入門在今年正式邁入10週年,除了課程推動模式持續有所創新之外,亦逐漸建構出完整的博雅學習推動機制。首先,為了能更有效地帶領3,500名新生所發展出的Alpha Leader暑期培訓課程,經過多年累積、修正與深化後,成為通識中心所開授的正式課程;每年所培養250位Alpha Leader,也逐步建立了更具組織性的Alpha Leader體系,包括Alpha、Senior-Alpha與Coordinator-Alpha三個不同的層級,歷屆Alpha Leader間也有更為緊密的互動與傳承。將原有四天的大學入門也延伸出大學引導、大一年等更為完整的機制,並在陪伴與引導中,將正直態度、正向價值、愛、關懷與落實奉獻等博雅教育的核心精神傳遞給全校同學。

此外,每一年的主題大致環繞著建立關係、發現自我、關懷服務等主題,也因應教學卓越或高教深耕計畫的目標而有所調整,以引導同學能更深入的思考大學的意涵,並能盡快融入大學生活。第一屆大學入門以哈利波特的故事包裝大學多元創新、創意無限的概念,以「尋找人生九又九分之七月臺」為題,把東海比喻成霍格華茲魔法學校,只要你能在學校中整合不同的元素調製,就可能發揮自己的創意、發展出自己的魔法;進入大學之門就像走進月臺、坐上那個開往魔法學校列車,未來有著無限的可能但機會要自己掌握與開創。108年的主題則為「連結Connect」,廣邀各領域校友返校傳承經驗,希望建立新生的自信心並培養出連結和創造能力,以回應未來世界的變化,藉由連結與開創發掘每個人最大潛能,勇敢走出舒適圈,走入各領域、各個國家及文化,為社會做出貢獻。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為能夠進一步擴大並深化全校性博雅學習的成果,原有大學入門與AlphaLeader培訓課程,近年來結合通識課程、勞作教育、住宿學習、服務學習,發展出更為完整的僕人領袖培力體系,並在學務處下成立了「學生發展暨領袖培育中心」,規劃推動基礎培力、進階培力與社群實踐、主題培訓與場域實踐、高階培力等四階段博雅學習培育路徑,每一階段課程都有對應的博雅學習核心能力,也結合「博雅學習歷程平台」來記錄並評估每一位學生的博雅學習成效,並將博雅教育的理念內化成創新教學與自主學習的DNA。

從專業到跨域的創新學習模式

根據全校性師生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跨域學習是多數師生都高度認同的方向,但實際上積極參與跨域學習的比例卻不高,這部分的問題主要在於系所課程設計與銜接,以及是否能找到引發學習興趣的整合性議題。因此,我們透過議題導向跨域創新學院的設計,從未來世界所面臨的真實議題出發,以東海現有完整而多元的院系為基礎,搭配創新的規劃設計,協助培養有能力解決未來問題的領導人才。

配合校務發展計畫中四大永續的方向,在社會、經濟、文化、環境等四大主題中,我們預計各整合出一個跨域創新學院,希望可以讓學生的跨域學習聚焦於與在地產業發展方向、學校特色發展目標以及全球經濟發展趨勢攸關的關鍵議題,也能提早與未來就業的產業與社會環境接軌。上述跨域創新學院之下可以有多個不同形式的學程或課程模組,彼此間可以相互支援並多元選修,也賦予教師與學生更大的彈性,提升跨域學習的動機並降低各種制度設計上的限制。

設立雲創學院結合AI中心以落實經濟永續

東海大學與Amazon Web Services(AWS)及臺灣人工智慧學校攜手合作推動的雲創學院,是本校第一個成立的跨域創新學院,培育數位轉型及人工智慧領域專業人才。雲創學院包含「雲技術」及「新經濟」2個學分學程,整合了物聯網、雲技術、大數據以及人工智慧等數位創新的概念,也和產業界密切配合,讓學生以提升自身的觀念與技術,讓非資訊科系學生也能夠透過跨域學習有能力解決業界廠商的真實問題,並能夠獲得完整的訓練。舉例來說,本校今年開設相關「AWS雲端服務證照與認證」課程,課程結束後有7位同學考取「AWS Certified Cloud Practitioner」,這個國際證照取得的難度相當高,也可以初步看出雲創學院的推動成效。

最後,為有效支持高等教育AI人才與專業經理人培育及AI產業應用之發展決心,東海大學與大肚山學會,攜手成立「DDS東海AI中心」,建立產業連結平台,並將原有的雲創學院課程進一步擴大到AI的應用,並在智慧行銷、環境智能設計、智慧永續經濟、智慧農業、智慧醫療等主題形成教學、研究與產學的跨領域師生團隊。雲創學院成立以來,相關課程修習人數由107年的270人提升到108年的398人,跨域修課人數有相當顯著的提升。

成立樂齡學院結合USR計畫以實踐社會永續

在本校樂齡科技中心與USR計畫的整合推動下,第二個跨域創新學院-樂齡學院整合校內8個系所,陸續規劃不同的課程模組,並結合USR計畫與臺中市西屯區社區關懷據點,在社區協同實作過程中帶動共學共創,落實社會永續及高齡專業人才培育。樂齡學院除了連結場域內的社區夥伴之外,也結合了校友、企業共同支持高齡照顧體系,第一年即號召4家企業共捐助200萬以支持臺中市西屯區4個社區的發展。另外,我們也透過「高齡議題松」、「高齡友善環境設計工作坊」等方式,融入更多科技與設計元素,鼓勵參與學生設計出更多能解決未來高齡社會的解決方案並小規模試產試做。另外,許多同學也結合自身專長協助社區進行體驗課程設計、特色產品銷售、網站經營與社群行銷、高齡者生命故事分享等。

樂齡學院的推動除了讓更多同學進一步了解高齡照顧、樂齡樂活的重要性,也提升了同學們投入高齡產業的動機與意願;相關課程結合USR計畫的推動,更強化學生跨域學習與社會實踐的能力。樂齡學院的修課人數,由107年的440人提升到108年的1,292人,合作的課程和外部單位逐年有所提高,也進一步擴大東海大學的社會參與,並透過課程和場域的協作善盡大學的社會責任。

結合主題活動,讓跨域課程變得熱鬧有趣

火星任務由東海大學與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共同舉辦,今年進入第四年,超過70餘隊一同腦力激盪並與世界同步解決火星生存問題!其中最經典的火星車降落大賽、火星車避障賽都吸引非常多學生組隊參加,猶如臺灣版的鳥人大賽。今年火星任務首度舉辦火星科展,高中生和大學生們運用地球上的科學知識和理論試圖解決火星上面臨的各種問題。

無論火星車降落╱避障,還是人們如何在火星上生存,上述未來世界的問題都不可能是單一領域就能夠解決的,過去學校課程也甚少能夠跨領整合並共同推動。今年本校的高教深耕計畫特別結合了理學院、工學院、創藝學院、農學院、國際學院合計15個系所30餘位老師進行跨領域合作,展出14組跨域課程的成果,是結合人文—科技、融合藝術—設計的跨域跨界呈現。例如生科系和畜產系團隊共同研究出如何由肌肉幹細胞培養出人造肉,作為未來火星上的食物,還有電機系和工設系團隊共同開發出可以遠距操控的火星電動車等。參與課程的老師和學生都表示,結合這樣的主題活動,讓學習過程變得非常有趣,大幅提高了課程的學習成效,也透過參展過程中的相互觀摩而產生更多創新的想法,並促成高中端師生和大學各系所有更多的互動,是一次相當特別的經驗。

博雅學習生態系統的建立與實踐

東海大學在高教深耕計畫中,落實教學創新和發展學校特色皆透過博雅學習生態系統的建立,特別是以大學入門為基礎的全校性博雅學習再深化,以及跨域創新學院與主題活動等跨域共創學習模式的發展,讓更多教師與學生得以結合多元課程、體驗學習、住宿學習與校園環境營造等方式,在校園生活中理解與感受博雅教育的精神。結合高教深耕計畫的推動,也可以看得到更多教師、學生與課程開始與社區結合,進入場域參與各項社會創新,並落實大學的社會責任。透過上述的機制與做法,近年來全校師生對於博雅學習、跨域學習的認同和參與都有大幅的提高,各項計畫也能夠透過創新學習生態系統相互強化,提升東海大學的教學成效、學研能量與社會影響力。

檔案下載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