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玉山學者史書美教授:建構華語語系研究框架 貢獻國際社會臺灣特殊性
採訪撰稿/許嘉寶、俞子翔
圖/史書美提供
教育部自107年度開始推動「教育部協助大專校院延攬國際頂尖人才計畫」(簡稱玉山學者計畫),以協助各大專校院延攬國際頂尖人才,提升我國高等教育之競爭力及國際影響力。本期評鑑雙月刊邀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簡稱臺師大)玉山學者史書美榮譽講座教授分享其如何從臺師大的搖籃出發,建構華語語系研究之宏觀框架,再與臺師大進行交流、合作,為臺灣學術研究打造進軍國際的搖籃,史教授並分享其對於當今社會人文價值的看法及對臺灣年輕學子的勉勵。
問:請問您個人的學術歷程、主要研究領域為何?
答:我目前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簡稱UCLA)擔任Irving & Jean Stone人文講座教授,主要研究領域在於比較文學,並在2021年至2022年間擔任美國比較文學學會會長,當時應該是東亞裔女性第一位當選會長。我畢業於臺師大英語系,我認為在臺師大英語系的學習對我有非常重要的影響,當時的幾位恩師提供了非常扎實的教育,替我奠立下良好的基礎。我在大學畢業後前往美國攻讀碩士,當時研究的是美國文學,博士時則轉而研究比較文學。比較文學的好處在於,你可以去運用許多不同語言的文本,比較文學最基本的要求是要能夠熟悉地運用三種語言,因此對於我們這樣擁有多元、多語言背景的學者來說,比較文學是很適合我們的學科;同時,由於華語的多樣性,如除了標準華語的客語、福建話、廣東話等,即使只是華語語系文學和文化,也是駁雜多樣,除了多聲,也是多字的,非常繁華熱鬧,這是華語語系研究和比較文學研究的切合點之一。(繼續閱讀)
檔案下載
- p38-42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玉山學者史書美教授:建構華語語系研究框架 貢獻國際社會臺灣特殊性 pdf
- 更新日期:
- 資料點閱次數: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