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

:::

國立中興大學玉山學者Wilhelm Gruissem:在臺灣種下永續的種子 以尖端食糧科技改善全球貧窮人民的健康

採訪撰稿/許嘉寶、俞子翔

教育部自107年度開始推動「教育部補助大專校院延攬國際頂尖人才計畫」(簡稱玉山學者計畫),以協助各大專校院延攬國際頂尖人才,提升我國高等教育之競爭力及國際影響力。本期評鑑雙月刊邀請國立中興大學(簡稱興大)玉山學者格魯伊森姆(Wilhelm Gruissem)分享其如何與中興大學交流與合作,讓臺灣成為發展全球尖端食糧科技場域之經驗,並分享其對於培育植物生技領域人才的看法與建議。

問:請問您個人的學術歷程,來到臺灣擔任玉山學者的經歷,對您來說有何意義?

答:這要從我的高中時期開始說起,當時我父母希望我成為一名醫生,他們很希望我能幫助人獲得健康。但我對當醫生不感興趣,我想從事研究,想成為一名科學家。我在高中時有一位很好的生物老師,他激發了我對於生物學科的興趣。因此,當我成為德國波昂大學的學生時,我開始學習生物和化學。這是一項相當大的挑戰,因為這是兩種平行的學科,所以我必須非常努力,才能在同時學好這兩科。之後,我如願拿到了文憑和博士學位。博士畢業後,我先在德國擔任兩年博士後研究員,研究一個非常有趣的專案,接著有機緣去美國並進了一個非常棒的實驗室,此實驗室與另一個實驗室合作,其首席研究員後來成為諾貝爾獎得主,所以那是一個相當激勵人的環境,而我的研究工作也進行得非常順利。

我曾任教於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並擔任植物與微生物系主任,在美國待了將近18年,研究也相當成功。在2000年時,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校長延攬我,因此我回到歐洲,在分子植物生物學研究所任教。2017年,我受邀來到臺灣生物科技會議發表研究,會中提到我們需要測試水稻品種,和我在柏克來本就相識的興大學術副校長楊長賢以及會中許多學者,隨即邀請我來臺灣,這就是我之後來到臺灣的因緣。我自2018年起擔任玉山學者,每年有一半的時間在臺灣,我必須說,我真的很高興能夠來到這裡。(繼續閱讀)

檔案下載

  • p25-28國立中興大學玉山學者Wilhelm Gruissem:在臺灣種下 pdf
  • 更新日期:
  • 資料點閱次數:6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