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志科技大學校長劉祖華:厚實產學能量 深化研發鏈結 打造產學研發型科技大學
採訪撰稿/許嘉寶、高曼芸
面對青年學用落差的困境,全國各大專校院紛紛尋求強化實務連結、縮短教育與產業間距離的有效途徑。本期評鑑雙月刊邀請明志科技大學(簡稱明志)校長劉祖華,分享其如何深耕產學合作,透過「厚三明治實習制度」和企業公費生、研究中心共構等創新措施,培養即戰力且穩定深耕產業的優質技術人才。
堅持中求變 培養勤勞樸實的中堅力量
問:貴校從創辦至今,堅持的特色或理念為何?歷經哪些變化?希望培養學生成為具備何種能力的人才?
答:我從15歲進入明志求學,到2002年回母校擔任校長,見證了明志從專科學校升格為科技大學的發展歷程,也深知學校創校62年來,如何在堅持初心的同時,因應產業與時代變遷推動變革。明志的校訓為「勤勞樸實」:勤勞是對於事情的尊重,勤勤懇懇;樸實是對於環境的尊重,減少消耗。我們有70%的教職員住在眷屬宿舍,學生則90%以上住校,除了校內住宿費全免,學生餐廳也提供均衡且價格實惠的餐點,減輕學生經濟負擔,省下的交通往返亦減少許多碳排放,符合環境永續的宗旨。明志自創校以來的另一個堅持,就是一年的工讀實習,其學分為「外加」,有別於多數學校將工讀實習學分「內含」在大學畢業學分裡。所謂外加,就要投入額外的成本,除了導師以外,還要有實習輔導老師,且1位老師只能輔導6到8位學生。
在實習和人才培育方面,明志由台塑企業創辦人王永慶、王永在昆仲於1963年捐資創立,因此過去學生幾乎都在台塑企業實習。但隨著改為科技大學後的多元化,學生在台塑企業實習的比例目前只占30%。我們每一屆都開發出將近2,000個有薪實習職缺給全體大三800多位學生,每位學生擁有約2.5個職缺選擇機會,提供學生和企業雙向媒合。
我們觀察到明志的學生在人格特質上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他們比較不會頻繁換工作。這與我們從大一就透過課程地圖進行職涯規劃有關,而學生勤勞樸實的特性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他們多半適合成為企業的中堅分子,尤其適合在後勤、總務等比較少人注意,卻又極其重要的崗位默默耕耘。許多校友到五十幾歲才「冒出頭」,例如本校校友華碩全球副總裁張權德,就是這樣一步一腳印走出來的。(繼續閱讀)
檔案下載
- p9-14明志科技大學校長劉祖華:厚實產學能量 深化研發鏈結 打造產學研發型科技大學 pdf
- 更新日期:
- 資料點閱次數: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