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

:::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的產學合作之道

文/張金龍.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校長

目前臺灣高等教育正面臨少子女化的劇烈衝擊,不僅招生壓力日益加劇,整體辦學資源也需更有效整合,各大學紛紛進入「收斂與重組期」。在此趨勢下,學校如何定位自身特色、發揮核心競爭力,已成為能否永續發展的關鍵。

科技領航:數位世代下的永續跨域人才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簡稱屏科大)以「大學連結社會、解決在地問題」為核心理念,推動「產學合作」與「社會參與」,並聚焦「科技農業」、「生態產業」、「白金社會」、「永續經濟」四大特色發展目標,跨域整合農學院、工學院、管理學院、人文暨社會科學院、獸醫學院、國際學院及達人學院等七大學院教學及研究能量,培育「專業化、全人化、國際化」特質之人才,以強化學生具有「跨領域專業知識、跨數位資訊科技、跨學界鏈結產業、跨地域接軌國際」的四跨能力,如圖一。

一、四大特色發展目標

  1. 科技農業:以「智慧生產」及「數位服務」,從人、資源及產業三方優化,並將農業從生產、行銷到消費市場系統化,藉由感測、智能裝置、物聯網及巨量資料分析的導入,將知識數位化、生產智慧化、操作自動化及溯源雲端化,全方位建構智農產銷及數位服務體系。
  2. 生態產業:妥善利用自然生態資源,建立符合生態原則之產業與生活方式,以追求經濟效益與生態環境的永續平衡,範圍涵蓋生態旅遊、生態保育、生態評估、生態農業、生態工程、生態文創和生態城市等,讓產業與生態得以共生共榮。
  3. 白金社會:從「每日健康」及「生活保健室」觀點出發,針對高齡化社會所衍生的醫療、健康、照護、運動休閒、社會工作等議題,創造新的市場,研發高品質的機能食品、銀髮族保健產品,並培育長照醫療人才,建立居家照護與在地安老的服務生態系。
  4. 永續經濟:以「里海」、「里山」及「里地」為念,尋求經濟與環境的互利共生,讓生態與環境保育創造更多經濟、社會與就業價值,具體包括氣候變遷調適、水及海洋資源永續性、節能減碳創新材料、淨零轉型及循環經濟、污染預防與控制、生物多樣性保護復原等,以發展可持續性的生產及消費模式。(繼續閱讀)

檔案下載

  • p15-20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的產學合作之道 pdf
  • 更新日期:
  • 資料點閱次數:43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