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

:::

醫評會(TMAC)主委林其和:TMAC通過WFME認可,臺灣醫學教育水準受到世界肯定

  • 發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資料點閱次數:4519
  • 發布單位:高等教育評鑑中心
  • 編輯者:mitchell

文/池俊吉、郭玟杏、杜奕廷
圖/杜奕廷攝

臺灣醫學院評鑑委員會(TMAC,以下簡稱醫評會)成立於2000年,並在2001年開始我國醫學系評鑑的工作,迄今即將邁入第20年。在這20年間,醫評會透過定期評鑑醫學系,推動並且促成了臺灣現代醫學教育的發展與變革。雖然,2017年教育部宣布不強制各系所參與系所評鑑,醫評會仍受各醫學院校委託,持續協助各醫學院作教育品質認證的工作。此外,醫評會2016年開始積極準備世界醫學教育聯合會(World Federation for Medical Education, WFME)的認可,2018年申請並於今(2019)年獲得該組織無條件給予認可10年效期的最高肯定。WFME是WHO的外圍組織,獲得這項認可不僅是對醫評會的肯定,也是對臺灣醫學教育評鑑發展的一大鼓勵。有此認可的「加持」,2023年之後,臺灣醫學系畢業生到美國進修或執業將更加有保障。本期評鑑雙月刊特別邀請現任醫評會主委林其和教授分享這20年來參與醫學教育評鑑工作的心路歷程。

未通過美國教育部認可 促使臺灣成立TMAC

問:我國為什麼要成立TMAC,是看到了什麼樣的問題?這20年來TMAC又做了哪些努力?

答:TMAC的成立有外在環境跟內在環境的這兩個因素,外在因素是美國教育部在1996年要世界各國的醫學教育單位提供醫學教育辦學的情形,其主要目的是因為美國學生到國外讀醫學系向美國教育部申請貸款時,為確保該學生就讀之醫學校的醫學教育水準跟美國的制度相符合,才符合貸款條件。

教育部於1996年送資料到美國教育部的結果被判定不符合美國的標準,當時日本、韓國等申請國家也同樣獲判為不相符合。

當時醫評會跟高教評鑑中心都尚未設立,教育部對各大學的評鑑多以不定期訪視為主,有關評鑑標準、委員遴聘、成效評估與結果運用等措施均缺乏制度。評鑑是醫療品質、教育品質維護的重要手段,舉凡學校辦學成效,如何遴選醫學生的入學?課程有無符合社會需求?師資陣容、學生畢業後的表現如何?如何確認教育成果是否達到期待?1998年臺灣派出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創院院長黃崑巖教授、臺大醫院院長李源德教授以及慈濟大學校長李明亮教授到美國進行答辯,這幾位被認為是當時臺灣最資深的學者,當時總共被指陳十六項缺失,故仍被判定與美國醫學教育不相符合!這衝擊等於是醫學教育的「中美斷交」!

獲政府及各醫學院校支持 TMAC凝聚各方共識

內在因素則是黃崑巖教授認為這是個時機,趁美國教育部審查不符合的判定,參考美國的標準來當準則,把臺灣醫學教育整個制度重新建立起來。臺灣過去這幾十年來,在教育部支持下有一醫學校院長會議,黃教授在會議中匯集各醫學校院校長跟附設醫院院長的共識,同意參考美國和澳洲的評鑑制度在2000年設立醫評會(TMAC),原先附屬在國家衛生院,2006年高等教育評鑑中心成立之際則與之合併。

醫評會獲得當時教育部楊朝祥以及後來黃榮村部長的大力支持,加上醫學校院校長背書,終於在2001年正式實施醫學教育評鑑制度,TMAC接續於2002、2009、2017三度獲得美國教育部判定與美國醫學教育評鑑制度「相符」(comparable),肯定臺灣的醫學教育水準。醫評會早期評鑑標準較無具體的操作型定義,以致學校準備評鑑內容以及委員判定評鑑準則是否通過時較不易聚焦,經過第一輪評鑑後,醫評會黃達夫主委於2010年任內邀請美國醫學院評鑑委員會(Liaison Committee on Medical Education, LCME)的準則小組召集主席來臺指導修改準則,2013年醫評會推出第二版評鑑準則。

問:醫評會成立時,我國醫學系的學生到美國去實習或就讀情形如何?

答:1970年代時有很多臺灣醫學院畢業生到美國去執業或進修,當時美國缺醫師,考上執照後進入醫療機構訓練容易,出來後就可以在美國當執業。在2000年,臺灣赴美的畢業生的數目已經大減。到現在為止,美國一年醫師的需求量約25,000名,還需要國外醫學生7、8千人。美國「外國醫學系畢業生教育委員會」(Education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Medical Graduates, ECFMG)是私人機構,負責對要進入美國執業的國外醫學院畢業生認證及考試,ECFMG於2010年宣布,2023年之後,凡要進入美國進行訓練的國外醫學院畢業生,其就讀之醫學院必須被WFME所認可的評鑑單位評鑑通過,畢業生才具備被ECFMG認證的資格,因此通過WFME認可是全球醫學教育評鑑機構的重要目標。

亞洲各國多致力於獲得WFME認可 臺灣終於並駕齊驅

問:全世界的醫學教育現在是向美國的醫學體系靠攏嗎?

答:不一定,因為在全球醫學教育體系裡面,英國是算很先進的國家,英國教育專家認為為什麼要由美國來認可,他們的學生不一定要去美國。法國、德國等歐洲體系的國家也有同樣反應,認為為什麼要給美國認可?日本的醫學院過去也不注重美國的醫學教育認證,但在ECFMG公布此WFME認可規定後,日本的醫學教育界也開始說服各校接受,現在包括日本跟韓國都已經通過世界醫學教育的認可。

TMAC評鑑注重醫學生的求學過程與畢業發展

問:您認為臺灣的醫學生培育還有哪些地方值得關注?

答:黃崑巖教授在2003年所發表的白皮書中,提到醫學教育最重要的是師資,因為醫學教育,尤其臨床教學的時候是以師徒制為主,學生學習老師怎麼跟病人講話、對待病人,耳濡目染,所以老師很重要。醫學教育日新月異,基礎醫學教學更是累積快速,教不完,所以須培養學生主動、自我學習的習慣。有學校採用問題導向的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個案導向學習(Case-based Learning, CBL)和團隊導向學習(Team-based Learning, TBL),以及現在的數位學習或虛擬實境等也都需要教師時時順應教學新潮流。至於臨床教學,現在幾乎每家醫學院都設立臨床技能中心,教導學生演練臨床技能。這些在技能都需要老師指導,可見師資培育的重要。

近年來,各家醫學院的教育水準都往上提升,醫學院招收醫學生強調選才,因此報考醫學系學生除了學科成績之外,大多要進行面談。目前各種入學管道學生比例中繁星大概占15%,申請入學占45至55%,指考還是留占40%;另外加上10%僑生或是境外生,整個醫學生人數有控制最多一年不能超過1,300人。當初的人數規劃是比照醫療水準先進的國家大概多少人口就有多少醫生的比例,先進國家一位醫師負責500到700個人。臺灣目前的西醫登錄人數約有44,000人,人口約2,350萬人,平均一位醫生負責500多人,所以算符合先進國家的水準。

TMAC重視醫學生畢業後的表現,所以在評鑑的時候,會看學校針對不同管道的學生入學跟畢業後的表現分析,各校為了收集資料就必須監控及評估學生學習狀況;再來是課程的安排,醫學是將所學的醫學和科學知識運用於臨床上,所以後面的實習實作機會的安排很重要。

除了基礎醫學跟社會醫學,醫學也與人文、社會科學息息相關,醫學必須融合社會科學、人文的背景,培育的醫師才能體會病人需求。所以TMAC重視醫學系的課程是否有醫學人文與社會科學,有些醫學院或大學的社會人文科學老師都稱因為有了TMAC,所以學校才重視人文社會科學。

對學生來講,最重要的是通過國家醫師考試,因為牽涉到執業的資格,所以評鑑的時候也會看各校學生國考通過率。醫學系學生參加國家醫師考試分三階段,第一階段是基礎醫學學習完成時考第一次,目前通過率大概75%。第二階段應考資格要先通過臨床技能考試(OSCE)通過率大概98%,才能應考第二階段的筆試,筆試大部分考臨床判斷能力。目前各校通過率大概97%。

未來TMAC將持續推動國內醫學教育的品保 並與國際接軌

問:TMAC評鑑對於臺灣醫學的發展有哪些幫助?

答:除了醫學系評鑑外,TMAC與醫策會都對醫學院附設或建教合作醫院進行評鑑,參與的評鑑委員身分有不少是重疊兩單位,使用評鑑指標也相近,產生交互作用效力。另外,TMAC強調評鑑作業的公開化、透明化,這也是一項醫學教育品質提升的重要手段。今(108年)年4月TMAC通過了WFME的認可,代表臺灣的醫學教育品質為國際所肯定,TMAC達成了這幾十年來臺臺灣醫界共同努力的目標。

問:未來TMAC還有哪些目標與挑戰?

答:TMAC未來有兩個主要的挑戰需要持續去努力,一個是TMAC如何永續經營,目前TMAC業務經費6成來自教育部,4成則由各醫學院校的委託品質認可費收取。經費來源依每年受評的醫學院校數目而變動大,要長久經營及發展需要有穩定的經費來源。另一個挑戰是對新設立醫學系教育品質的把關。成立醫學系的成本很高,不只是新的系所需要增加教室或是圖書館書籍而已,醫學系還有師資、臨床實習、產學等醫療環境問題,WFME或ECFMG推動醫學院評鑑機構的品質認可,其主要的動機就在為全球醫學教育品質把關, 因為培養出來醫師的良莠牽涉到各國人民的生命與健康,不可不慎重。

檔案下載

  • 80p01-03 pdf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