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

:::

弱勢學生助學計畫與學習成效關聯性之探究

  • 發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資料點閱次數:2591
  • 發布單位:高等教育評鑑中心
  • 編輯者:mitchell

文/鄭彤弘光科技大學校務研究辦公室研究助理
  張聰民弘光科技大學校務研究辦公室執行秘書
  林俊榮.弘光科技大學校務研究辦公室組長

我國的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為教育部於107年推動之五年期計畫,其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學習的自助性及培養優秀人才,並以「落實教學創新」、「善盡社會責任」、「提升高教公共性」及「發展學校特色」等四大目標作為大學未來發展的目標(侯永琪,2018)。

內政部及衛生福利部107年統計調查報告指出,全臺有23,584,865位民眾,其中屬於中低收入戶及低收入戶的人數分別為330,584位及317,257位,而17歲以下的學生或兒童則有121,662位,占中低收入戶人數的百分之34%。由上述數據可知,全國經濟弱勢的人口數量不在少數,此也為公務機關相當關注的族群。依據教育部(2017)大專校院弱勢學生助學計畫的內容來看,家庭年所得約在後40%之大專院校生,皆可獲得政府或校方的就學補助金。

弱勢補助申請與學習成效的相關性

近年來我國社會的財富分配逐漸形成富裕與貧窮二個極端的M型社會,屬於經濟弱勢家庭的就學生亦是各個大專校院相當重視的族群之一。學生若符合教育部計畫定義的中低收入戶條件時,即能提出弱勢補助申請,只要學生符合資格也都能獲得相應條件的補助金額。除了這個例行且普及的弱勢計畫補助外,各大專校外也經常會辦理多種型態或方式的計畫供特定條件的學生進行申請,以挹注學生在學習或計畫執行上所需的開支與經濟需求,讓學生能將更多的時間投入在課業與技能的學習上,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而這特定的條件也經常是針對符合教育部計畫所定義的弱勢學生。

學者劉若蘭與林大森(2012)的研究發現,學生不同的學習成效來自於學校的校園活動,校園的表現經驗往往會影響學生在各個層面上的學習成果。因此,我們以本校106學年度有申請並獲得教育部大專校院弱勢學生助學計畫及其他校內弱勢補助計畫之學生進行分析。我們針對學生的缺課紀錄、校內外計畫申請情況、擔任班級或社團幹部的經歷、參與社團活動的情況、住宿或申請就學貸款等表現和條件進行研究與探討,期能經由校務研究之成果與發現,讓學校運用高教深耕等計畫時所提供給學生的學習補助資源,能發揮最大功用,並有拔尖的效果,進而促進學生未來在社會上的競爭力與社會流動。

如圖一所示,本研究藉由弱勢學生的個人表現及校園表現兩個面向進行分析,發現有參與科技部大專生專題計畫申請(表一)及擔任班級或副班級代表經歷(表二)的學生其統計結果呈現顯著狀態(分別為顯著性雙尾為0.031、顯著性雙尾0.008,具有直接相關性),代表有這二項經歷之獲補助學生成績表現較為優異;其餘條件(例如:擔任社團幹部、校內工讀等等)皆為不顯著,代表獲補助之學生具有這些條件或經歷者與其學習表現無直接相關。

校務運作之未來展望

教育部既有的弱勢生補助計畫可以普及地提供給符合條件的弱勢學生一定程度的經濟支持,但這樣的補助與其所需花費合理的生活費用以及就讀私立學校所需較高額的學雜費相比仍顯不足。藉由高教深耕計畫給予更多的補助,是可以減輕學生在經濟上的負擔,然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若能將經費挹注在更具學習潛力的學生上,相信能更有效的促進學生學習成效與社會流動。依據本研究現階段的分析結果可知,有申請過科技部大專生專題計畫或具有擔任班級代表和副班級代表的經歷,應可列入作為優先提供更多經費補助的評分或篩選條件,以使有限的資源能獲得最大的效益。

未來我們期望能再經由完善UCAN課程地圖的資訊與內容,提供學生相關學習進路、技術及證照等資訊,並由所屬院、系進行輔導,以提高學生進入職場的競爭能力,進而促進社會流動。對於其餘呈現不顯著之條件,未來亦可以透過訪談方式,探究無法提升學習成效的原因,在訪談過程中並也可以了解學校提供的補助是否能有效提供助益,以及了解學生是否能有效運用所獲得資源,並做好資源的運用及管理。

此外,原民學生也是社會相當關注的對象,未來亦可將原住民學生進行分析研究,以探討學校原住民學生獲得補助與學習成效之關聯性,以再強化相關的輔導與協助機制。

◎參考文獻

內政部戶政司(2018)。內政部戶政司全球資訊網。取自https://helpdreams.moe.edu.tw/hd/upload/college_weak_1050822.pdf

何希慧(2015)。大學建立校務研究體制之建議:以學習成效評估及提升機制為例。評鑑雙月刊,57,38-41。

侯永琪(2018)。第二週期校務評鑑與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之關聯分析。評鑑雙月刊,71,12-13。

張芃婕、鄭宇庭(2017)。影響高中學生學習表現之研究。Journal of Data Analysis,12(6),47-60。

教育部(2017)。大專校院弱勢學生助學計畫。取自https://www.ris.gov.tw/app/portal/346

劉若蘭、林大森(2012)。家中第一代大學生的就學經驗、學習成果與畢業流向:與非第一代相比。教育實踐與研究,25(2),97-130。

劉俊佑(2015)。弱勢學生學習成效分析。國立中央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衛生福利部(2018)。衛生福利部統計處。取自https://dep.mohw.gov.tw/DOS/lp-2972-113.html

謝一民(2017)。如何提升弱勢生的社會流動性-以中央大學為例。國立中央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檔案下載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