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

:::

COVID-19疫情影響下全球高等教育之變革

  • 發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資料點閱次數:4513
  • 發布單位:高等教育評鑑中心
  • 編輯者:mitchell

文/林芳伃.高教評鑑中心國際事務專案專員

今(2020)年10月21日,高教評鑑中心以「COVID-19疫情後重塑高等教育及品質保證:影響、挑戰與未來展望」(Reimagining Higher Education and Quality Assurance after COVID-19: Impacts, Challenges, and Future Prospects)為主題,探討COVID-19疫情影響下全球高等教育品質保證變革、國際品質保證機構角色內涵等議題,研討會上午邀請全球高等教育專家暨前世界銀行(World Bank)高等教育組顧問Dr. Jamil Salmi進行專題演講。

Dr. Salmi以「COVID-19疫情影響下全球高等教育之變革」(Changing Ecology of Global Higher Education under COVID-19)為講題,探究全球高等教育在COVID-19疫情影響下之變革、挑戰與因應之道,Dr. Salmi以「從過去經驗學習」(Learning from the Past)、「適應現今挑戰」(Adapting to the Present)、「為未來做準備」(Preparing for the Future)三大主軸進行分享,期望以人類歷史為借鏡,思索現今面臨之困境,擬定面對後疫情時代(Post-COVID-19 Era)之方針,以下內容摘錄其演講重點,探究COVID-19疫情對全球高教、就業力、學生流動與資歷認證帶來之影響與挑戰。


▲ 全球高等教育專家暨前世界銀行高等教育組顧問Dr. Jamil Salmi。 

從過去經驗學習(Learning from the Past)

關於全球高等教育之變革,Dr. Salmi開場即引述史丹福大學(Leland Stanford JuniorUniversity)校長John Hennesy對於線上教育之看法,直言數位化時代之海嘯已襲來(A tsunamiis coming: Universities in the digital era),大學在此變革之際,將承載更重大及前所未有的挑戰,尤其今(2020)年,在COVID-19肆虐下,全球多所大學校園關閉、課程/研究/考試停擺、國際流動及會議取消,甚至學生、教職人員受感染、死亡,都宣示全球高等教育所共同面臨之災難。對此,Dr. Salmi以1665至1666年英國發生的倫敦大瘟疫為例,指出當時超過10萬人死亡,占倫敦約四分之一的人口數,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更因鄰近倫敦,被迫停課及關閉校園長達一年多,然而在疫情肆虐之際,為人類力學、光學、數學做出極大貢獻之科學家─牛頓(Isaac Newton),於居家隔離期間,發現與提出「光學、微積分、萬有引力定律與三大運動定律」,可謂因災難而意外創造之卓越成就,此偉大貢獻亦讓1666年被視為物理學歷史上的奇蹟年(year of wonders)(Brockell, 2020);此外,發生於2002至2003年的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同樣被視為嚴重的傳染病,造成全球29個國家、8千多人感染、7百多人死亡,尤其中國、香港及臺灣等遭受影響程度嚴重之國家,更是關閉校園、停止課程,當時開始有部分大學採取線上教育之教學模式。

Dr. Salmi以比爾蓋茲(Bill Gates)在2015年的TED演講為例,比爾蓋茲表示未來全球面臨的最大災難將不是核子戰爭,而是具高度傳染性的病毒,對此,比爾蓋茲更直言人類尚未準備好面對世界疫情之挑戰(Gates, 2015)。Dr. Salmi以為,綜觀全球高等教育,確實少有大學為下一次的流行病/災難做好準備,包含面對戰爭、經濟危機或自然災害等風險分析(risk analysis)與應變計畫(contingency planning)、數位設備之提升、線上教學/學習能力之培育,而多數高等教育品質保證機構對於線上教育之評估亦有所不足,絕大多數的品質保證標準仍適用於以往的面對面授課課程,加上多數大眾對於線上教育之不信任,都將使全球高等教育機構在面對疫情挑戰時,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與角色任務。

適應現今挑戰(Adapting to the Present)

線上教育對於高教機構而言,曾經只是部分創新思維導向的教師之教學專長與興趣,現今卻在疫情影響下,成為教學現場的主流,對此轉向,Dr. Salmi認為學校更應注重(1)網路連結之正確性、(2)學習管理系統(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LMS)之推動、(3)線上學習之數位化教材內容、(4)師資線上授課能力訓練、(5)學生線上學習能力培育及(6)評量工具與方式之一致性,否則數位落差將加劇教育現場的不平等現象。

此外,自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指稱COVID-19為全球性流行病以來,COVID-19席捲全球並奪走無數人之性命,不論階級、性別與社經地位等都難逃COVID-19之感染,故可能產生COVID-19為「偉大平衡器之迷思」(The Great Equalizer Myth),因大眾不了解COVID-19此種公共衛生危機對性別、種族與社會經濟地位等人口統計數據造成的影響(Stavropoulos, 2020),對此迷思Dr. Salmi特別強調,COVID-19對每個群體、種族甚至性別等造成的影響皆是不同的,原先國家/學術群體/種族/城鄉/性別間的學習資源不均、網路取得不平等,以及資訊設備缺乏等,都可能因此波疫情影響而加劇。

然而,面對疫情衝擊造成的種種困境與轉變,Dr. Salmi特別強調高教機構可積極做出貢獻,以巴西坎皮納斯州立大學(University of Campinas)為例,坎皮納斯州立大學為巴西在面對COVID-19爆發之際,是第一所下令關閉校園並改採線上教育之大學,此外,坎皮納斯州立大學贈送筆記型電腦及網路連線設備給有需要的學生,並頒發緊急獎金給2千名學生,同時對於感染COVID-19之巴西民眾,提供醫療建議、支持與熱線電話;又越南河內理工大學(Hano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研發出COVID-19檢測試劑盒,此試劑盒僅需70分鐘即可獲得檢驗結果,比當前檢測所需的4小時來得快速(Van, 2020);而英國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更進一步開發出快速的檢驗方法,在半小時內即能測得高度準確的結果,並已於中國深圳市醫院的臨床樣品進行試驗,取得100%的診斷成功率(Porter, 2020)。

對於學習品質、全方位課程設計和學生參與等議題,Dr. Salmi亦拋出三個問題供全球高教機構思考:「如何設計和實施有效的線上教學」、「如何維持教材內容品質和評量的完整性」、「如何確保學生準備就緒,並擁有足夠的互動與高階思維能力之應用」,最後,Dr. Salmi再次強調大學在此波疫情下,應積極在研究(COVID-19檢驗、治療、疫苗研發)、醫療物資(抗菌肥皂、口罩等)生產、設備捐贈及醫療/隔離場地提供等面向做出貢獻。

為未來做準備(Preparing for the Future)

關於COVID-19影響後的全球高教發展,Dr. Salmi提出幾點可行方針供政府與高教機構參考:(1)政府積極介入:包含對大學提供緊急的財政支持、對於國家研究與教育網路資源存取提供補助、為教師規劃線上教學能力培訓、彈性運用品質保證/評鑑規則、標準與程序;(2) 品質保證之彈性:豁免線上課程之轉換、加快線上課程之審查速度、採線上訪視進行評鑑;(3) 大學調整:針對教師與學生進行培訓、調整評量方法、考試及畢業要求、運用大數據與AI人工智慧密切掌控學生學習情形及提供高風險學生(at-risk students)支持;(4) 提供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激發好奇心、點燃激情、釋放內在潛能。

在線上學習方面,Dr. Salmi認為教師如能在學生的學習過程:(1)提升歸屬感;(2)清楚概述課程目標與期許;(3)借助易於取得與使用之科技;(4)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及意見交流;(5)提供有意義的回饋與評估,即能營造有效的線上學習環境。尤其在此變革之際,教學場域更應注重教育創新(educational innovations),提供學生(1)主動及互動學習;(2)體驗式學習(跨領域、問題導向、能力導向、模擬教學);(3)一致性評估以及(4)適當使用AI、大數據、虛擬實境等先進技術。Dr. Salmi以美國奧克拉荷馬大學(University of Oklahoma)為例,目前其圖書館設有AI機器人,可解答學生詢問的問題,又美國那慕爾聖母大學(Notre Dame de Namur University)發明全世界第一個AI安卓系統的教學助理Maria Bot,可協助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

Dr. Salmi以為前述的教育創新奠基於黃金三角(Golden Triangle)之互相輔佐-課程(Curriculum)、教育學(Pedagogy)與評量(Assessment)(如圖一),此三者在進行教學創新時須同時重視與納入考量,而最關鍵之處在於,課程、教育學與評量三者必須有完備的科技(Adequate Technology)支援,方能發揮各自的功能與作用。

全球高等教育變革:就業力、學生流動與資歷認證

對於COVID-19造成之全球高教環境改變,Dr.Salmi特針對「就業力、學生流動與資歷認證」之議題進行分析,首先針對疫情影響下的就業環境,Dr. Salmi直言,畢業學生可能面臨失業之危機、就學學生無法進入公司實習,對於今(2020)年畢業的學生來說,恐將面臨前所未有的艱困就業挑戰,然而對此挑戰,Dr. Salmi表示已開始有部分大學,提供學生在家學習之元件、虛擬實驗室甚至虛擬實習之機會,培育學生的就業力。

此外,Dr. Salmi指出學生流動亦是一重大議題,在疫情影響下,全球的學生流動停擺,然對此困境,大學可採取創新的方式應對此─虛擬流動(virtual mobility),意即在地國際化(internationalization at home),透過辦理聯合線上課程(joint online classes)、舉行文化學期(cultural semester)及鼓勵參與語言社團(language club)等,營造國際化環境並提供學生跨國學習之機會。

最後在資歷認證部分,Dr. Salmi指稱非傳統課程提供者之合作連結愈趨強烈,包含Coursera、Edx、Udacity等大規模開放式線上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MOOCs)平台。此外,微型證書(micro-credential)、微型學位(microdegree)逐漸興起,成為傳統資歷外的新興選擇,在此轉變之際,Dr. Salmi更提醒須將新興資歷認證納入常規的學位與學術途徑(academic pathway),以符應全球趨勢之轉變。

結語

透過對全球高等教育場域之觀察,Dr. Salmi以美國戰爭學院在1990年代末期提出的一詞「VUCA」來表徵疫情影響下之時代,V代表多變(Volatility)、U代表不確定(Uncertainty)、C代表複雜(Complexity)、A代表模糊(Ambiguity),身處一個多變、不確定、複雜又模糊之動盪時代,全球應以新思維來重新思考後疫情時代。既然疫情已帶來不可預測的焦慮與挑戰,Dr. Salmi以為應重視高教端的學生、教職員甚至行政人員之恢復力(resilience),關注其因為停課、校園關閉所承受之憂鬱情緒、壓力,積極透過建立連結、培養健康、尋找目的及擁抱健康的想法,強化面對未知挑戰之能力。

正視COVID-19造成之全球災難,Dr. Salmi以為人類應思索回歸疫情前的常態,抑或探究COVID-19是否為黑天鵝事件(Black Swan Event),思考新常態(New Normal)帶來之挑戰與可能性,儘管COVID-19為全球高等教育帶來鉅變,仍應以正面角度視之。COVID-19可謂創新教育、學生參與學習、線上教育、新型態評量之推進力量,在此轉折之際,全球高等教育更應以「3R」:回應(Response)、復甦(Recovery)、恢復力(Resilience)面對COVID-19帶來之挑戰,首先透過採取應變計畫、措施等,維持學生學習之品質與完整性,其次透過支持系統適應新常態,或者選擇恢復原貌,最後強化大學應對風險之能力,為將來的重大挑戰、壓力情況做準備。

總結面對後疫情時代之態度,Dr. Salmi引述古羅馬哲學家塞內卡(Seneca)之名言:「There is no favorable wind for the sailor who doesn’t know where to go」(對於不確定目的地的水手來說,順風是不存在的),警惕全球高等教育相關利益關係者在後疫情時代,應思考創新的教育模式與評量方法,同時將風險分析與應變措施納入策略發展計畫,發展耐衝擊之商業應變模式,積極維持與強化高教機構之功能,並發揮高教機構作為政府與社會的科學顧問角色之作用,以在充滿未定性之時代,鞏固高教既有之角色與功能、保障學生學習之權益與品質,開創面對新常態之新思維。

◎參考文獻

Brockell, G. (2020, March 13). During a pandemic, Isaac Newton had to work from home, too. He used the time wisely. The Washington Post. Retrieved from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history/2020/03/12/during-pandemic-isaac-newtonhad-work-home-too-he-used-time-wisely/

Gates, B. (2015, March). The next outbreak? We’re not ready. Retrieved from https://www.ted.com/talks/bill_gates_the_next_outbreak_we_re_not_ready

Porter, S. (2020, March 23). UK scientists develop 30-minute test kit for COVID-19. Healthcare IT New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healthcareitnews.com/news/emea/uk-scientists-develop-30-minute-test-kit-covid-19

Stavropoulos, K. (2020, August 3). The Myth of COVID-19 as the “Great Equalizer”. Psychology Today. Retrieved from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blog/neuroscience-in-translation/202008/the-myth-covid-19-the-great-equalizer

Van, K. (2020, February 9). Vietnam’ s new nCoV test kit thrice as fast at one-third the cost. VnExpress International. Retrieved from https://e.vnexpress.net/news/news/vietnam-s-new-ncov-test-kit-thrice-as-fast-at-one-third-the-cost-4052343.html

檔案下載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