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

:::

淺談高等教育深耕計畫

  • 發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資料點閱次數:1852
  • 發布單位:高等教育評鑑中心
  • 編輯者:mitchell

文/許宗仁.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專案專員

教育部自92年起陸續推動多項競爭型經費計畫,例如邁向頂尖大學計畫、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推動典範科技大學計畫,並輔以區域教學資源中心、區域產學合作中心、教學增能計畫及創新轉型計畫等,希冀協助各大學建立自我定位、提升品質及發展特色。

惟前揭計畫均以學校為核心,為著重學校應以學生學習為主體,教育部爰以「迎向未來」、「連結在地」、「接軌國際」為主軸,以「發展大學多元特色,培育新世代優質人才」為願景,自107年起推動高等教育深耕計畫(以下簡稱深耕計畫),並以5年為一週期,從107年1月起至111年12月止,分為第一部分「全面性提升大學品質及促進高教多元發展」:維護學生平等受教權,以及第二部分「協助大學追求國際一流地位及發展研究中心」:強化國家國際競爭力。

深耕計畫架構

高教深耕計畫第一部分以教學為核心、學生為主體,引導學校提升學生基礎能力及就業競爭力,並協助學校強化在地連結與弱勢學生輔導,包含主冊計畫、附冊計畫(大學社會責任實踐)、附錄計畫(完善就學協助機制),109年度新增附錄計畫2(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第二部分則以協助具有多面向國際競爭力之綜合性大學及具有特色領域國際競爭力之大學,在優勢領域建立卓越特色與全球領先地位,使學術研究發展接軌國際並提升整體國際競爭力,包含全校型計畫、特色領域研究中心計畫。

第一部分:計畫目標及重點內涵

為協助大學配合社會趨勢及產業需求進行教學方法之創新,引發學生學習熱情,提升自主學習能力,進而發展大學多元特色,培育新世代優質人才,其中主冊計畫係以各大學中長程校務規劃為主體,宏觀訂定「落實教學創新」、「提升高教公共性」、「發展學校特色」及「善盡社會責任」等四大目標,茲將各目標之重點內涵分別敘明如下。

(一)落實教學創新

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翻轉,讓學生具備思考及行動之能力,通過學習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來解決問題,讓學生以互動的模式,培養「自我學習、終身學習」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學校針對社會趨勢及產業需求進行教學方法之創新,引發學生學習熱情,提升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在學期間即與社會及產業接軌,具備面對未來及問題解決的能力。

(二)提升高教公共性

為使社會大眾檢驗大學辦學成效,大學應建立完善校務專業管理(IR)機制,強化自我課責及監督,定期將辦學資訊公開。另為增強高等教育促進階級流動之功能,大學應規劃完善經濟或文化不利學生學習輔導及照顧機制,落實高等教育對其之扶助。此外,配合彈性入學管道、師資培訓任用、課程及教材改革等調整,建立完善的終身學習體系。

(三)發展學校特色

大學之特色應由大學自我定位,依其優勢重點發展,逐步引導大學依本身特色發展。未來在高等教育發展的過程中,整體高等教育的改變將淡化各類型學校排名之刻板印象,以學校為主體協助大學發展多元特色,創造高教永續優勢。

(四)善盡社會責任

大學的功能不僅為研究學術與培育人才,更以提升文化、服務社會、促進國家發展為宗旨。大學在區域發展的過程中,應扮演更關鍵及重要的地方智庫角色,對於在地的產業、社區文化、城市與偏鄉等發展議題,投入學界能量深耕在地,發揮大學價值,促進區域發展,並帶動價值創造。大學生應參與在地連結,對在地區域發展能有更多貢獻,藉由對區域發展的認同感,展現實踐行動。

至於由善盡社會責任面向出發的附冊計畫(大學社會責任實踐),係以「在地連結」與「人才培育」為核心,以人為本,從在地需求出發,並透過人文關懷與協助解決區域問題之概念,善盡社會責任。希望透過計畫,引導夥伴學校師生組成計畫與執行團隊,在區域發展上扮演關鍵的地方智庫角色,主動發掘在地需求、解決問題,透過在地優勢分工合作,協助區域整合,帶動中小企業及社區文化的創新發展;藉由學習的過程,也讓大學生感受到「被社區需要」,凝聚對區域發展的認同。本計畫未來需中央部會、地方政府、產業聚落公協會、社區團體、大專校院共同合作,創造符合在地城鄉、產業及文化發展的創新價值。

此外,從提升高教公共性角度開展的附錄計畫(完善就學協助機制),透過「以學習取代工讀」的輔導機制,使經濟及文化不利學生得以同時兼顧課業與生活所需。因此,讓經濟及文化不利學生可透過就學協助機制,增加進入公立大學機會外,更可藉由學習助學金的輔導機制,不再因打工而耽誤學習。

第二部分:計畫目標及重點內涵

第二部分「全球鏈結」(Global Taiwan)包含「全校型計畫」及「特色領域研究中心計畫」,以接軌國際及鏈結全球的理念、銳意革新和改變現況的魄力,引領大學在全球化高度競爭的平台上,為我國建立國際學術聲望和地位。

(一)全校型計畫

協助具有多面向國際競爭力之綜合性大學,提升學術研究能量展現學術社群影響力、與國際知名機構創新合作培育人才、營造國際化教研環境吸引全球人才、引領關鍵研發成果帶動國家新興產業發展、加強與國際知名大學合作解決全球面對的困難與挑戰,進而提升整體國際競爭力。

(二)特色領域研究中心計畫

一般大學係強調專業領域學術研究成果之學術價值,同時追求國際能見度及其影響力,技職校院則著重透過實作找出解決問題之研究發展,著重實作技能之展現,於國際具有高度競爭力。

108年度深耕計畫補助情形

(一)第一部分

1.主冊計畫,總計核定補助153校,包含一般大學71校及技專校院82校,藉以引導學校教學創新及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2.附冊計畫(大學社會責任實踐),總計核定補助116校220件,包含一般大學52校102件及技專校院64校118件,希冀促進學校對在地區域的社會責任貢獻。

3.附錄計畫1(完善就學協助機制),總計核定補助150校,包含一般大學67校及技專校院80校,據以強化弱勢學生輔導、引導學校建立外部資源並促進社會階層流動。

4.附錄計畫2(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自109年度起新增,尚未公告審查及補助結果。

(二)第二部分

1.全校型計畫,總計核定補助4校,包含國立交通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及國立臺灣大學,藉此補助引導具有多面向國際競爭力之綜合性大學與國際接軌,並協助學校追求國際一流地位;此外,亦協助校內具特色且在ESI或QS等國際評比甚有優勢之領域╱學院,提升國際人才培育之能量與能見度。

2.特色領域研究中心計畫,總計核定補助24校,包含一般大學16校51個研究中心及科技大學8校14個研究中心,用以協助在特色領域具有國際競爭力之大學依其優勢強化特色,並發展卓越研究中心。

深耕計畫考評機制

5年期的深耕計畫採「2+3」兩階段期程,第一階段為107至108年,第二階段為109至111年。考評機制分為資訊公開、書面考評、簡報審查及實地考評等方式進行,以檢視各校計畫推動及經費執行的情形,分別說明如下。

1.資訊公開:學校每年依實際執行情形,於教育部所訂期限前,至相關網站或資料庫填寫執行成效,並於學校網站中公開資訊。

2.書面考評:每年進行書面考評,由教育部籌組審查小組進行書面審查,成效不佳學校另視需要安排至教育部簡報執行情形,提供改進建議。

3.簡報審查及實地訪視:為利各校進行長期規劃及特色發展,簡報審查及實地訪視採「2+3」方式進行,第一次規劃於109年3至5月間辦理,第二次則預定於111年9至11月間辦理。

結語

107年啟動的深耕計畫,實為近期我國高等教育政策的重大變革,除了試圖改善M型化高教現象及強調多元績效指標,更加重視學生學習成效、關懷經濟與文化不利學生及提升大學社會責任。各校執行計畫至今已邁向第3個年頭,正式進入第二階段,多數學校在既有的基礎上,透過計畫的推動重新檢視與建構學校發展的無限可能,期許接下來能看到令人期待的教學創新與實踐社會責任,以及我國高等教育的永續發展。

檔案下載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