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

:::

靜宜大學招生專業之發展與特色

  • 發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資料點閱次數:1831
  • 發布單位:高等教育評鑑中心
  • 編輯者:mitchell

文/鄭志文.靜宜大學大眾傳播學系教授兼教務長

 當高中端啟動108課綱,在當今的高等教育中,招生不再只是大學的一項例行業務,它儼然已經成為一項新人才選擇與培育的任務。對大學而言,招生任務似乎銜命在少子化浪潮下為學校穩定生源與經營命脈,但對當前臺灣的教育而言,招生任務的責任不只於此,招生的使命從過去傳統上認為把高中生有制度地送到大學就讀就可以,到現在逐步轉變成需要把「合適」的高中生送到「適合」的大學學習。「合適」的高中生意謂著大學應有適當判斷或理解高中生的標準,因此大學不再只是選擇高中生,現在的大學更是學習著如何理解高中生並進行專業鑑定或審查,也就進入到招生專業化過程了。

從招生到招生專業化

為了因應少子化與108課綱的變化,靜宜大學自107學年度起設置「招生專責辦公室」,也將本校的招生工作由招生業務提升到招生專業的不同位階。招生專責辦公室由學術副校長擔任執行長,教務長兼任副執行長,下設分析規劃組、試務行政組及高中合作組。其中試務行政組與高中合作組整合了原本招生組與國際暨兩岸事務處的任務,也就是境內與境外招生的分工;各組的業務與運作的各項資訊與分析規劃組進行密切互動,分析規劃組同時亦與校務研究辦公室(以下簡稱IR辦公室)進行整體招生資料的分析與策略建議,建構了靜宜大學招生專業化的組織基礎。

就架構上而言,招生專責辦公室扮演了招生樞紐的角色,橋接了招生委員會、IR辦公室與最重要的學院學系等教學單位,對外並連結高中端以進行課程合作與溝通互動,這也使得招生專責辦公室建立更壯大的整合與溝通能力。對校內而言,招生專責辦公室主要任務在支持院系等教學單位,當面對高中108課綱的變化及招生專業審查的期待下,能建立更精確的招生專業內涵。對高中而言,招生專責辦公室則在不斷和高中各校進行相互理解,探討108新課綱下學生對於多元選修、探究與實作,或自主學習等各式課程的學習歷程,在大學與高中的接軌上非常關鍵。

為了確保招生專業的能量可擴及全校,除了招生專業化辦公室作為專責組織與窗口進行推動外,本校由校長、副校長帶領,建立由學術主管到院長、系主任等院系負責人的全面推動,各學系並再建立至少1位種子教師的培力,期待階段性擴散到全校教師均能落實招生專業化。

院系的參與

招生專業化的歷程是逐步漸進的,觀察一所學校的招生專業化進程,最基本的面向即是學系參與程度。就規模而言,靜宜大學自107學年起即為全國第一期積極投入招生專業化之先導學校,當時全校共計3學院12學系加入,108學年時已快速擴展至5學院17學系加入,而到了109學年的第三期計畫中,全校6學院23學系已加入招生專業化,顯示各學系投入的步伐相對穩健。預計第110-111第四期計畫中,全校6學院24系全數加入,而使本校達成四年內全校參與之目標。以109學年為例,6學院23學系透過招生專業化試辦計畫的個人申請名額已占總招生名額的53.8%,更占總個人申請管道的82.8%,使得本校絕大多數個人申請均逐步在招生專業化的要求下進行。

除了學系的加入行列,觀察學系參與及配合程度的另一個指標是學系設定書審的占比程度。既然招生專業化強調大學端應由學生的學習歷程檔案中辨別學生的能力,因此除了大學入學考試成績之外,綜合學習表現應被賦予更大的重要性。依據招聯會的規劃,綜合學習表現的占比不得低於入學成績的50%,而其中的學生學習歷程(即一般所指的P1)與校系自辦甄試項目(P2)都應在個人申請中要被特別強調。靜宜大學在107學年的參與學系中,有75%的書審成績占比已達到≧20%,在108學年第二期計畫中則有76%的參與學系達成,在109學年計畫中有91%學系達到目標,而預計在第四期階段中,全校6院24系將會100%落實書審占比≧20%。整體而言,也在穩定的節奏中完成全校書審占比的改造。

▲ 本校邀請劉兆明教授實作能力取向評量尺規。(靜宜大學提供)

機制推動與演化

由於招生專業化很大程度改變了各學院學系對甄選高中生的傳統看法,因此自107年第一期計畫開始,學院學系即面臨了招生轉型上很大的挑戰。整體而言,107年第一期計畫主要的招生專業化推動重點有三,包含評量尺規的設計、推動模擬審查及評分分析等。第一期計畫參與者包含理學院、管理學與國際學院在內的12學系,重點在於設計書面審查的評量尺規,並形成各學系的審查共識。為了確保尺規的有效性,各學系也開始辦理模擬審查,由學系均挑選出審查老師就該系建構之書審尺規,針對過去資料庫中的學生樣本進行模擬審查,藉由模擬之結果觀察與檢討書審尺規的有效性。模擬審查也與之後的正式審查進行比較,以判斷試評的作法是否得以增進正式審查的有效性。此外,檢視評分的另一重點是檢核不同教師間的審查標準是否儘可能一致,也就是達到更高的評分者信度,以做為第一期計畫中重新修正尺規的重要證據。

為了優化整體評分的可信度及公平性,靜宜大學在108學年第二期計畫中,增加了四項主要措施,包括進行差分檢核、推動線上評分、設計面試尺規及融入招生議題的IR分析。差分檢核指的是不同評分者在相同尺規下卻產生了施打分數的落差,而必須進行分數調整的溝通,以確保尺規的有效性,同時,也是為了個人申請的學生著想,使其不因特定老師有太過偏頗的分數而傷害了學生的權益。為了確保在第一階段的評分者信度,本校設計差分檢核機制,將差分範圍限定以逐步建立審查尺規與共識的重要性。同時,在第一期計畫中已實施書審評量尺規者,或第二期計畫中書審資料不占比或未要求書審資料之學系,第二期計畫中則加做面試尺規,以將書審與面試尺規的進程再往前一步。

在109學年第三期計畫中,招生專業化更加進階化,其主要重點有七,包含了推動能力尺規、優化線上系統、導入經濟或文化不利學生的評分、試行多元擇優、落實等第檢核、深化高中課程的互動合作及與大學端的交流等。第三期計畫有多項轉變的影響極為關鍵,第一是審查尺規開始由資料類別取向導引至能力取向,因此全校各學系均有必要再進行能力尺規設計的訓練,同時也讓大學教師開始從對資料的重視,漸漸掌握以觀察學生在資料中展現的能力為最終鑑別的依歸。

第二,因應整體社會與教育對公共性的重視,從尺規中導入對經濟及文化條件不利學生、及不同多元文化條件學生的支持。以109學年為例,個人申請的一般生中屬於經濟與文化條件不利者計有519人次,而在繁星推薦中亦有130人次,第三期計畫鼓勵學生利用本校「書審資料準備指引」,引導學生提出關於自身特質、專長、文化、條件等獨特學習與反思的經驗,特別是展現弱勢或是逆勢向學精神,以使審查委員更加察覺到該類同學之表現。

第三,除了對經濟及文化不利或多元文化條件同學的支持外,靜宜大學亦考量到特殊能力同學的表現,因此於第三期計畫中首度加入了多元擇優機制,引導學系在審查過程中更確實關注到具有獨特能力但可能在一般審查制度下被忽略的學生。109學年計畫中,台灣文學系與觀光系均在審查過程中,首次辨視並標示出符合多元擇優條件的同學,顯示本條路徑有其擇才上的價值。

最後,第三期計畫在面對108課綱的重大轉變時,亦針對高中端全面強化相互的合作與互動。破除以往大學對高中僅有的招生宣傳,本校對高中著重在三項作為,包含與高中端相互建立對尺規與招生專業化的理解、開啟高中的觀課,以及與高中的課程合作。其中雖然大學與高中的相互諮議與溝通自第一期計畫以來就非常普遍,然而一反過往邀請高中端至大學端進行座談,第三期計畫藉由觀課將大學端的老師帶入高中端去實際觀察高中教學現場的變化,並增進對高中108課綱的深入理解。

奠基於上述發展的脈絡,靜宜大學於前三期招生專業化計畫中快速發展了多項機制,由於發展相對快速可能使得全校若干學系無法追上招生專業化,因此110-111年第四期計畫主要目標在求穩定化,企求全校各學系對招生專業化的精確理解與實施,此外預計在既有基礎上增加面試的評分系統、確立各項評分的鑑別度與信度,並加強對作品與檔案的反思和審查。整體而言,四個時期的計畫具體建立了靜宜大學未來招生專業發展的架構與機制。

▲ 本校邀請暨南大學洪政欣教授分享系統。(靜宜大學提供)

招生優化與特色

在整體招生作業中,為求制度的有效及完善,靜宜大學在機制上不斷進行優化。首先,優化評分者信度與檢核。基於對審查嚴謹的要求,本校書審設計評分者信度,不論是組內單面向信度或總分信度都要達到≧0.40方能接受;其次是單面向等第檢核,要求同組內委員的等第彼此相差不超過1個等第;第三項則是總分檢核,要求組內委員的評分距離不超過5分。上述檢核搭配模擬審查後,再進行正式審查,可發現經由評分者信度與檢核之設計,正式書審時全校各學系評分者信度確實得到進步,而有少數檢核未達理想之學系,也都能依據檢核結果研發尺規校準。亦即,評分者信度與差分檢核的設計再配合模擬試評,對於正式書審確實具有良好效果。

第二,開發線上評分系統以簡化全校各學系審查與成績輸入制度。為因應各學系在第一線書審的書面工作與繁複作業,招生專業化結合資訊處於107年著手開發線上評分系統,108年初版系統成功推出試行,109年推出改良二版,而第四期計畫中延續使用經驗,更計畫加入面試評量之機制,線上評分系統隨著招生專業化進化,體現了從無到有、更新優化的特色。由於簡潔易上手,從108年推出開始即獲得各學系使用上的好評,成功降低各學系對招生專業化複雜審查作業的心理排斥。在系統的設計上,除了核心的差分與等第檢核外,亦將學系原本在紙本作業上的分組標準化評分予以系統化,此外更配合招生專業的演進,開發了弱勢生評分、多元擇優功能。不僅如此,在第四期計畫中,預計再設計口試評分系統,完整配搭學校整體招生作業,讓學系得以快速進行口試與線上輸入,使學校的招生政策與學系的口試審查均能同步在系統上落實。由此觀察,評分系統在全校招生作業推廣的同時,扮演非常重要的工具角色。

第三,招生專業化結合IR研究。為了產生更具有策略意義價值的分析,本校融入IR研究到招生專業化中,並取得諸多在未來招生上有意義的證據。包含透過研究顯示,學測、書審與口試等三項成績與學生是否正取有正相關,然而書審相關性則較弱,顯示增加書審比例有其必要性。其次,研究顯示,多數學系的「學測」與「書審、口試」兩套評分結果無顯著相關,說明學業考試與書審的確扮演著不同角色,書審與口試應更朝向學生的興趣與潛力著墨。又如,多數學系報到的學生屬於備取生居多,顯示如何留住正取生將是本校招生的一大挑戰。不僅是正備取影響報到,研究亦顯示在臺北與桃園等非中部地區生源地帶,學生放棄就讀本校的趨勢也較為明顯。上述各式的研究均不斷深化本校在招生專業上的理解,更刺激本校發展出符合當代情境且相對應的招生策略。

第四,深化高中與大學交流。就高中而言,本校與高中在多元選修課程、探究與實作及自主學習上開啟了相互合作,這相互合作不僅是高中與大學之間的課程合作,更重要的是觀課制度與互動,使大學教師更理解高中108課綱的精神與學習歷程之轉變。本校在109年第三期計畫中就高中課程合作、高中教師培力及高中共備合授課程,就辦理了102場次的活動,參與教師計174位;就大學評量尺規與學習歷程檔案之互動即有30場次,本校參與教師高達201位;而就觀議課部份,第三期由中區辦理的六場次觀議課,本校每場次均派員參加,人次達21位教師。除了與高中的互動,本校因擁有招生專業化早期進入者優勢,不斷於全國分享相關經驗與努力,在109第三期計畫期間已對外合計30場分享,而第四期亦預計有35場以上的交流。

系所執行與挑戰

招生專業化的發展必須由全校行政與教學單位共同搭建,特別是學院與學系作為招生的最前線,更扮演著關鍵成敗的角色,在四期招生專業化的資源挹注下,本校整體的招生專業展現以下特色:

第一,全校教學單位的高度投入。即便在招生專業化之前尚未採用書審的學系,在面對少子化與高中108課綱的挑戰下,都能相繼主動配合學校發展書審尺規、參與相關工坊、學習操作評分系統,及參與和高中端的連結。全校各系在第四期起,不論是書審占比、書審尺規落實或口試尺規的超前佈署,都願意與學校整體發展配合,奠定招生專業完善的基礎。其間,各學系難免有其不解與改變造成的衝擊,但各系仍能秉持共同學習與發展的態度,非常可敬。除了院長與系主任的投入,各系亦設立招生專業種子教師,輔助系主任成為學校招生專責辦公室與老師之間的橋梁,更是確保招生各項專業技術或改造策略得以擴散到各學系的核心中介。

第二,全校行政單位的相互合作。教務處招生組與資訊處貫穿全校招生事務的專業及資訊平台工具的優化,使得招生專業辦公室不僅可以有效連結各學院學系,將最新尺規與招生策略帶入各學系,更藉資訊處的專業能力,打造出有效且得以推廣的書審評分系統。評分系統的不斷優化與推廣到教學單位,使得學系單位雖然面對新的審查尺規、新的評分制度及更嚴格的差分檢核等措施,卻仍可以在使用評分系統後給予正面評價及回饋,顯示行政單位的相互效力成為本校招生專業化推動的重要推手。

第三,對教師的不斷溝通與培力。招生專業發展畢竟大規模修正了過往的傳統書審與擇才標準,不論學系如何配合,真正站在第一線承受最大挑戰的是全校多數的審查教師。其中一個挑戰是教師從不知如何專業審查到學習如何專業審查,這需要持續不斷的工坊培力與溝通,本校教師多數願意接受書審前之評分員訓練,學習模擬面試、差分檢核及分組標準化等專業任務,呈現教師對特色招生的能量。同時,教師不僅是學習與操作,也被期待自身對評量尺規的態度能更符合審查小組共識,並且符合程度要從相對標準調整到絕對標準。要使教師能為系與校的共同目標而適當調整自身過往的擇才標準,都需要招生專業化工作不斷的溝通、培力與支持。

整體而言,靜宜大學在四期招生專業化計畫的挹注下,已從無到有、從初步到細緻地建立起新招生專業機制。舉凡從書審尺規、書審占比、評分者信度、差分檢核、評分系統、弱勢評分、多元擇優、IR分析到接下來的口試尺規,顯示本校在對接108課綱的高中生時,不論就其學習歷程或能力,都已建制好專業的鑑別與擇才準備。對內,這是結合行政單位的資源及教學單位的努力,共同為穩定招生而合作;對外,這不只是招生的戰鬥,而是高教系統對於108課綱下高中生學習方式的理解與尊重,本校積極發展與修正識才擇才,期待在未來人才的培育上,透過招生專業化產生達到適性揚才的目標。

檔案下載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