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

:::

高教評鑑中心董事長李德財:提升高等教育品質 善盡評鑑智庫角色

  • 發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資料點閱次數:1109
  • 發布單位:高等教育評鑑中心
  • 編輯者:mitchell

文/李德財.高教評鑑中心董事長、中央研究院院士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高教評鑑中心基金會(以下簡稱高教評鑑中心) 於2005年12月26日正式成立,象徵國內高等教育評鑑邁入新的里程碑。

傳播高教品質實務 善盡機構社會責任

高教評鑑中心係由教育部和各大專校院共同捐資設立的專業評鑑機構,成立時的主要任務係在研發大學評鑑指標及機制、辦理大學評鑑工作、研擬並執行大專校院評鑑人員培訓課程、建立大學評鑑人才資料庫、蒐集先進國家高等教育評鑑資訊、推動高等教育評鑑國際交流;長期將以達成大學評鑑的研究、規劃、執行及考核之一貫作業為目標,建構國內完善的評鑑制度(吳清山,2006)。此外,高教評鑑中心除辦理高等教育評鑑工作,亦希望提升國人評鑑觀念與建立評鑑共識,以利評鑑工作的推動與落實。因此,《評鑑雙月刊》於2006年5月15日創刊,為國內第一份以「大學評鑑」為主題的專業雜誌,每逢單月出刊,本著「公正專業、邁向卓越」的願景,向社會各界傳播並普及大學評鑑觀念,建立評鑑共識。為促進國內專業評鑑機構的合作,2014年起與中華工程教育學會(IEET)、台灣評鑑協會(TWAEA)簽署合作備忘錄,啟動了由高教評鑑中心發行、IEET協同、TWAEA贊助的合作發行模式,並邀請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CMA)及臺灣醫學院評鑑委員會(TMAC)共同參與,將《評鑑雙月刊》擴大並轉型為國內高等教育品保機構共同發聲與分享資訊的知識平台,近年來更將觸角延伸到高中職端,希冀扣合高中職端的需求與大學校院的教學實務,讓供需雙方能更加緊密、無縫接軌。

2022年11月《評鑑雙月刊》出刊已達第100期,是評鑑與品保知識傳播與交流的重要里程碑,全文皆已上網,提供社會大眾自由下載,並與聯合新聞網合作,提供部分優質文章供其轉載刊登,這也是高教評鑑中心善盡社會責任的一環。

高教評鑑中心發展與高等教育發展息息相關

1994年元月大學法修正施行,放寬大學的定義包括獨立學院,大學校院學生的淨在學率從26.26%成長到2006年的59.83%,而大學校院個數從1994年的58校成長到2006年147校,學生淨在學率與大學校院個數成長皆超過一倍,大學校院的擴充十分顯著(教育部統計處,2022)。大學校院的改制導致校院個數大量擴增,引發高等教育品質與量能失調、校際間校務發展體質差異性加大以及教育市場供需失衡的疑慮,在此時空背景下,對大學進行評鑑的要求甚囂塵上。

高教評鑑中心2005年底成立之時,主要任務在於執行大學評鑑工作、建立評鑑機制、蒐集先進國家評鑑資訊與交流、建立人才資料庫以及培訓評鑑人員,協助建立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並確保高教品質,隨著兩週期校務評鑑與系所評鑑的執行之後,從辦學輸入面、過程面及成果面一一檢視大學校院、系所的辦學品質,評鑑作業雖已協助學校達成基本教學目標與學習品質,也將品質保證之種子置入各校內部文化中,但因少子女化趨勢,對學校財務造成衝擊也導致部分學校經營發生困難,一旦沒有經費就很難維繫好的教學品質,包括師資、課程與教學設備等都可能遭致縮減與調整,尤其是經費來源大多來自學雜費的私立大學。
因此,為了協助教育部進一步解決大專校院的教學品質問題,高教評鑑中心亦逐步著手轉型之規劃,並修改捐助章程,將業務調整如次:一、協助政府與大專校院推動高等教育評鑑與品質保證事宜;二、接受國內外機構委託高等教育評鑑與研究事宜;三、推動與國外品保機構及國際組織合作交流事宜;四、協助政府規劃與執行各類高等教育專案計畫;五、其他符合本會設立目的之相關公益性教育事務。

經此改變,高教評鑑中心不再只以大學校務評鑑與系所評鑑為主要業務,也協助教育部執行各項高等教育品質確保與提升的專案計畫,包括高教深耕計畫之品管、私校校務經費之審查、大專校院延攬國際頂尖人才計畫(玉山學者計畫)、學生受教權益查核、產學合作國際專班查核,以及教學實踐研究計畫之推動等。

攜手教育部 把關大專校院教育品質

高教評鑑中心自2014年起承接私校校務經費審查專案計畫以來,陸續接受教育部各司委託辦理學生受教權益查核、產學合作國際專班查核、大專校院延攬國際頂尖人才計畫、高教深耕計畫、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等專案,這些專案計畫都與教育部對高教經費與高教品質關聯性的高教政策規劃與審核有關。

高教年度經費近年來都在800-1,000億元之間,如何將經費用在刀口上、用對對象以及看得到成果,在在都是國人關切的議題,例如教育部於2018年度起推動「高等教育深耕計畫」,以「連結在地、接軌國際及迎向未來」為主軸,「落實教學創新」、「提升高教公共性」、「發展學校特色」及「善盡社會責任」為目標,整體計畫分為「第一部分:全面性提升大學品質及促進高教多元發展」(維護學生平等受教權)、「第二部分:協助大學追求國際一流地位及發展研究中心」(強化國家國際競爭力),以及挹注大學關懷在地及弱勢學生扶助(落實大學社會責任)。每年100多億的經費補助大學校院,學校是否依循審查通過的計畫書內容確實執行,能否提升大學品質與強化國家競爭力?如果學校能確實執行這些打基礎的工作,善用經費,必能提升學生學習品質與成效,校務評鑑與系所評鑑也可看到相對應的成果,因此高教評鑑中心亦擔起協助教育部對大學之經費運用與學生之學習成效把關的任務。

另一個層面的工作是針對已被教育部列為高風險學校與專輔學校進行學生受教權益的查核,確保教學品質不因學校經費短缺而打折或犧牲。

強化實質國際交流與互信 宣揚我國高等教育品質

高教評鑑中心轉型的另一個面向就是推動與國外品保機構及國際組織進行實質的合作交流,並推廣我國優質的高等教育。除了參加國際品保組織外,也定期指派同仁與國際品保機構進行機構互訪與人員交換、觀摩評鑑機制並進行比較分析與回饋,與國際組織、品保機構進行跨國合作研究計畫等,希望藉此提升我高等教育品質與優質的高等教育機構之國際能見度。重要的實質成果包括以下三項:

一、臺馬雙邊互認學生學習成果/資歷架構

藉由雙邊評鑑機構認可之大學學歷互認,2011年起臺馬雙方學生至對方國家就學,其大學學歷能得到認可,近十年來馬來西亞留學臺灣之學位生人數比例增加,更名列來臺境外生前三名。

二、高教評鑑中心品質獲國際品保組織認可

2020年高教評鑑中心獲得高等教育品質保證國際網絡(INQAAHE)優良實務準則(Guidelines of Good Practice)之認可,是目前亞洲地區唯一獲得認可並在效期內的評鑑機構,除了有機會參與並獲得INQAAHE的計畫外,臺灣的評鑑委員也能參與其評鑑小組(review panel),深化臺灣優質高等教育的影響力。

三、獲印尼政府認可之國際評鑑機構並進行境外評鑑

2020年為臺灣高等教育品質保證制度正式對外輸出的里程碑,截至目前為止,印尼已有6校22系所單位委託高教評鑑中心進行境外評鑑服務,且申請委託評鑑的單位持續增加中。

落實高教評鑑中心願景與使命 提升公信力

高教評鑑中心以「公正專業、邁向卓越(Professionalism, Integrity, Excellence, PIE)」為願景,恪守「透明、自主、國際化(Transparency, Autonomy/wAuthority, Internationalization, TAI)」的核心價值,秉持公開透明原則,做到公平、公正(獲教育部授權、但獨立自主作業),和國際接軌並依循國際標準與規範。因此,我將高教評鑑中心的願景與核心價值,用TAIPEI英文縮寫表示(T for Transparency, A for Autonomy, I for Internationalization, P for Professionalism, E for Excellence and I for Integrity)。COVID-19 新冠肺炎大流行的疫情席捲全球,改變了人民生活方式(社交距離、居家辦公等)也對高教造成影響,改變了教育場域的教學模式(線上教學取代現場面對面教學),以及學生學習評量的模式。老師、學生都因而要能適應並學習使用數位科技的教學工具。而品質確保的典範轉移也在形塑中Quality Assurance’s paradigm shift in the making,如何因應疫情,是全球品保機構包括高教評鑑中心必須面對的問題。要如何成為一個具有公信力的國家品保認證機構,我想利用這個機會和大家分享一下個人的看法:軟體系統的開發,都要先經過IV&V(Independent 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的程序,由第三方獨立的測試、確認與驗證,才能上線(不少行業的治理都需要這道程序),高教評鑑中心(顧名思義)的核心工作是確保高教的品質,也需要對各大學進行IA&A(Independent Auditing and Accreditation)第三方的稽核、評鑑與認證。

高教評鑑中心應具備的三個重要元素People、Process及Tools,PPT亦即人員、流程及工具。確保高教評鑑中心規劃評鑑之工作人員、遴聘之評鑑委員的專業度、評鑑作業流程的公正性與透明度,工具指的是科技Technology,尤其是數位科技的整備度(Readiness)。People對應的是專業(Professionalism)、人員的公正/誠信(Integrity)及工作品質的卓越(Excellence);Process對應的是公開透明(Transparency)、自主運作(Autonomy)、規範標準的公平性(Equity)及符合國際潮流(Internationalization);Tools或Technology對應的是數位科技的運用成熟度。高教評鑑中心的目標是要做到 Triple T: Transparency, Trans-nationality, & Trustworthy,取得國際認證以及社會大眾的信賴,建立公信力。

未來,高教評鑑中心除了追求品保的專業化、國際化、數位化、協助教育部執行各項專案之餘,也要扮演教育部高教政策的智庫,從事教學實踐政策研究,提升高教品質、數位科技教學的評量研究,因應疫情的需要,讓教育部認為高教評鑑中心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與差別Making a difference。除了既有的願景、核心價值,我還希望能追求 Triple I: Innovation(教學評鑑創新)、Integrity(誠信),以及 Impact(影響力)。

◎參考文獻
吳清山(2006)。評鑑起飛品質相隨。評鑑雙月刊,1,1。
教育部統計處(2022年)。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各級教育學齡人口在學率-【原始數據】。取自https://statdb.dgbas.gov.tw/pxweb/Dialog/viewplus.asp?ma=ER0102A1A&ti=%A6U%AF%C5%B1%D0%A8%7C%BE%C7%C4%D6%A4H%A4f%A6b%BE%C7%B2v-%A6~&path=../PXfile/Education/&lang=9&strList=L

檔案下載

  • p1-3 高教評鑑中心董事長李德財:提升高等教育品質 善盡評鑑智庫角色 pdf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