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程教育實驗與建構計畫──主題式課群與課程改革
文/詹魁元.國立臺灣大學機械工程學系教授、新工程教育方法實驗與建構計畫計畫主持人
教育部於2018年啟動「新工程教育方法實驗與建構計畫」,以回應快速變遷的產業和科技創新需求。此計畫邀請臺灣的工程學系,透過課程的知識鏈結,培養具備實踐合作能力、創新精神以及跨領域整合的工程人才,以提升臺灣工程教育的國際競爭力。計畫目標與國際趨勢
「新工程教育方法實驗與建構計畫」的理念與國際先進高等教育模式不謀而合。2019年11月,計畫總辦公室拜訪荷蘭、比利時與丹麥多所大學,深入了解歐洲以學生為本的工程教育模式。位於荷蘭的台夫特理工大學(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U Delft)以情境驅動的學習方法結合理論與應用,並透過課程數量限制(每學期僅三門大型課程)與學習目標的品管,使學習更專注且更有深度。學生透過小組專案實踐所學,充分結合理論與實務。比利時魯汶大學(Université catholique de Louvain)則以解決真實工程問題著稱,培養學生在實務中的應變能力與專業素養。丹麥奧爾堡大學(Aalborg University, AAU)特別重視學生自學能力,雖不強制教授程式設計等技能,但預期學生透過自學獲得,充分展現了其自主學習理念。相比之下,臺灣的課程模式往往以向講學式教學為主,也較欠缺系統性的課程串聯與工程實務的應用。
除了課程的緊密合作外,我們拜訪的學校也充分提供學生最好的在校學習環境,將最好的空間與設備分配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討論與研究場域,真正將學生置於校園規劃的核心。這與臺灣普遍缺乏學生自主使用之學習空間形成鮮明對比。課程設計亦著重課業負擔的平衡,注重課程間的合作與整體性,而非單純追求教學亮點或KPI。
此次國外參訪經驗不僅讓我們看見歐洲教育模式的實效,還深刻體會到成功的人才培育需基於明確目標共識與課程協作,為臺灣工程教育的進一步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啟示與借鑒方向。
檔案下載
- p37-40 新工程教育實驗與建構計畫──主題式課群與課程改革 pdf
- 更新日期:
- 資料點閱次數: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