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

:::

「亞太品質註冊」發展──蒙古國家教育認證委員會實例分析

  • 發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資料點閱次數:3500
  • 發布單位:高等教育評鑑中心
  • 編輯者:mitchell

文/侯永琪.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執行長、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蔡小婷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研究助理

基於內部自我改善及績效考核,許多國家已開始要求品質保證機構接受外部的評鑑,以確保品質保證機構本身的品質,並希望讓高等教育互動相關人及社會大眾了解其所進行的評鑑活動是符合國際標準,即是品質保證機構的「品質保證」。Martin & Stella(2007)就分析目前各國評鑑機構之外部考核所採用模式,並分為四大類:1.內部自我建立及訂定自我檢驗的機制,如由不同高等教育互動關係人所組成的董事會監督,定期向董事會、政府繳交年報等,印尼、加拿大、臺灣即屬此類;2.由一外部認可機構進行外部評鑑,如美國、德國;3.主動或配合運用跨國品保組織所公佈的準則進行內部及外部評鑑,如歐洲各國、亞洲國家;4.定期性的自我評估,進行後設評鑑,如澳洲、南非、智利、臺灣等。

現今,第三模式由國際品保組織進行外部評鑑,最為亞洲各國品保機構關注,如「高等教育品質保證國際網絡」(International Network for Quality Assurance Agencies in Higher Education, INQAAHE)之「優良評鑑準則」(Guidelines of Good Practice, GGP);「歐洲高等教育品質保證網絡」(the European Network for Quality Assurance in Higher Education, ENQA)之「歐洲高等教育區域品質保證標準與準則」(Standards and Guidelines for Quality Assurance in the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rea, ESG);「歐洲品質保證機構註冊處」(European Register for Quality Assurance Agencies, EQAR);及「亞太品質網絡」(Asia-Pacific Quality Network, APQN)之「亞太品質註冊」(Asia Pacific Quality Register, APQR)等。一些亞洲國家除了申請全球性INQAAHE GGP之外部評鑑,也開始希望能由亞太品保組織(Asia Pacific Quality Network)所發展出之區域品保機構外部評鑑準則與模式,了解其機構之品質保證制度優點及缺失,以做為持續改善之依據(Hou, et.al, 2015)。

▲三位訪評小組成員由左至右分別為Dr. Diana Hallerud、侯永琪教授、Dr. Jagannath Patil。(MNCEA提供)。

「亞太品質註冊」發展與內容

「亞太品質註冊」是由「亞太品質網絡」所發展出來,於2015年開始運作。其主要目的是藉由標準化及系統性之外部評鑑程序,提升亞洲品保機構的品質,進而優化整體管理制度。一方面以增進品保資訊的透明度與品保機構間的信賴度;另一方面也能進一步推動評鑑結果的相互認可(侯永琪,2018)。根據APQR評估手冊,欲達成以下四大目的:1.提供品質保證機構相互激勵的目標;2.作為優良品質的標竿和高等教育機構認證的資歷;3.為品保機構與高等教育機構的跨境相互認可提供基礎平台;4.為全球的利益相關方提供亞太地區可信賴的外部品保參考。

此外,申請品保機構在接受過實地訪評,並通過APQR認可後,可與APQN共同合作,進行跨境高等教育機構評鑑。目前己通過評鑑APQR的品保機構有五:斐濟高等教育委員會(Fiji Higher Education Commission, FHEC);俄羅斯認證機構(Russian Register);俄羅斯國家認可中心(The National Centre for Public Accreditation, NCPA);印尼高等教育健康認可機構(The Indonesian Accreditation Agency for Higher Education in Health, LAM-PTKes)及蒙古國家教育認證委員會(Mongolian National Council for Education Accreditation)(APQR, 2019)。

(一)APQR的評估指標

根據2008年「千葉原則」(Chiba Principles),APQN發展出APQR《亞太品質註冊實施準則與文件範本》,並明確列出11項評估項目,其中包含組織架構、組織營運、使命與目標、機構人員與評鑑委員、運作獨立性、充裕財務、人力及空間資源、合宜評鑑流程與標準、申訴機制、內部品質保證、持續監督及評估高等教育機構,及機構與外部的連結性等(APQN, 2016)(表一)。藉由11項內涵的說明,申請APQR認可之品質保證機構可以更了解其本身之治理與經營、評鑑專業程度及與相關互動關係人的互動等課題。

(二)APQR申請流程

APQR其對於品保機構的申請流程有7個程序。首先由申請機構提交「意願確認書」,在APQR審議委員會資格審核通過後,申請機構即可開始準備自評報告、委員訪視的相關資料及作業。APQR審議委員會也開始組成訪視小組,邀請評鑑委員擔任二天實地訪視工作。訪視小組也在訪視結束之後一個月,完成訪視評鑑報告。在申請機構完成申覆之後,訪視小組確認評鑑結果報告,交送APQR審議委員會通過,並公告之。整體流程如圖一。

(三)實地訪視流程

二天實地訪視包含訪視小組行前會議、申請機構簡報報告、學校參訪及與相關利益關係人訪談,包含教育部人員、評鑑委員、公私立受評大學代表及董事會等。所有APQR評鑑費用為5,400美金,但不包含評鑑委員的機票、住宿、交通等相關費用。其二天時程表如表二所示。

APQR評鑑實例─以蒙古國家教育認證委員會(MNCEA)為例

蒙古國家教育認證委員會成立於1998年,是一個獨立的國家高等教育評鑑機構。其使命是支持大學學術品質的發展,確保高等教育機構(含一般與職業技術大學)和提供課程符合國家資歷架構標準,並提升蒙古高等教育的國際聲譽。目前蒙古約有96所公私立高等教育機構,83所技術訓練中心;經MNCEA校務評鑑(institutional level)認證之高等教育機構有72所;在系所評鑑(program level)方面,自2004年迄今,MNCEA已認證了233個系所(MNCEA, 2019)。

為了提高蒙古的教育品質,促進國際對蒙古教育的認可,MNCEA一直戮力與國際組織建立合作及夥伴關係。除了亞洲的APQN之外,也參與數個國際組織,如高等教育品質保證國際網絡、美國高等教育認證委員會(Council for Higher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CHEA)、美國認可審議國際品質小組(International Quality Group, Council for Higher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CIQG CHEA)、美國商學院聯盟(Accreditation Council for Business Schools and Programs, ACBSP)、美國工程教育認證(the Accreditation Board for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ABET)、澳洲高等教育品質與標準署(Tertiary Education Quality and Standards Agency, TEQSA)、德國工程學科專業認證局(Accreditation Agency for Degree Programs in Engineering, Informatics/Computer Science, the Natural Sciences and Mathematics, ASIIN)等(MNCEA, 2019)。2019年,MNCEA向APQR提出申請,希望在通過APQR之後,能強化其國際化能量,促進學生流動、學歷相互認可及增進MNCEA全球能見度。

APQR在2019年6月初辦理MNCEA實地訪評。訪評小組成員由侯永琪教授(訪評小組召集人,臺灣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執行長、APQR副主席)、Dr. Jagannath Patil(APQR主席、印度國家教育評鑑協會顧問),以及Dr. Diana Hallerud(ACBSP認證行長)3位委員共同組成。在二天的訪視中,MNCEA除了提供充分的資料外,也安排與教育部決策人員、MNCEA董事會成員、訪評委員、大學品保單位人員等對話,以了解MNCEA的運作現況及未來可能發展。另外,訪評小組也參訪National University of Mongolia與Mandakh University兩所公私立大學,實地了解MNCEA評鑑對大學的助益及影響。訪評小組在檢視每一指標的表現,綜合考量之後,建議MNCEA的訪視結果為「實質符合」(Sustainably Compliance with APQR),並獲得APQR委員會通過。

▲訪評小組成員與MNCEA合影。(MNCEA提供)

結語

至今全球超過250個品質保證機構,包含國家層級評鑑機構與專業領域認證機構兩大類。相對地,大學也有更多機會選擇對其校務發展,學科永續創新更有其助益之評鑑機構進行外部評鑑或認證,因此品質保機構之品質確保與提升,即相當的重要。為了能更為精益求精,品保機構不可避免需藉由外部國際評鑑組織認可,強化其治理效能、評鑑專業化,以能有效扮演與國際接軌的角色。對通過APQR認可的機構來說,是一個對國內大學及國際社會其評鑑效能之最佳方式。可預見的是,APQR評估指標及模式將會影響亞洲品質機構之治理、運作及評鑑模式的未來發展。

◎參考文獻

侯永琪(2018)。品質保證跨境合作發展模式與未來展望。評鑑雙月刊,75。取自 http://epaper.heeact.edu.tw/archive/2018/09/01/7020.aspx

Asia-Pacific Quality Network(APQN) (2019). About Asia Pacific Quality Network (APQN). Retrieved from https://www.apqn.org/

Asia-Pacific Quality Register(APQR) (2016). The Guidance and Templates for the Asia-Pacific Quality Register (APQR) (The 10th Draf). Retrieved from https://www.apqr.co/media/contents/APQR-TEMP-WEB-NoV-2016-JP-JX-CT-DB.pdf

Asia-Pacific Quality Register(APQR) (2019). APQR Register. Retrieved from https://www.apqr.co/register/view-as-a-list

Hou, A. Y. C., Ince, M., Tasi, S., & Chiang, C. L. (2015). Quality assurance of quality assurance agencies from an Asian perspective: Regulation, autonomy and accountability. Asian Pacific Educational Review, 16, 95-106.

Martin, M., & Stella, A. (2007). Ex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in higher education: making choices. Paris, France: UNESCO.

Mongolian National Council for Education Accreditation(MNCEA) (2019). Introduction. Retrieved from http://accmon.mn/introduction/

 

檔案下載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