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議題課程中的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文/余月琴、國立臺南二中教務主任
即將上路屆滿一年的108課綱,最為人所知的就是自發、互動、共好基本理念,以及強調各領域橫向統整、以學生為教學重心的學習模式;著重的課程╱教學議題也從核心素養三面九項其中一項-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可以覺察到,面對複雜多變的未來,108課綱期許學校可以培育出尊重不同群體文化的差異性,積極關心全球議題及國際情勢,且能培養學生具有國際理解、多元文化價值觀的胸懷。因為21世紀裡沒有任何人可以將國際事務置身事外,大家都是全球公民。
臺南二中在108課綱上路後,校內教師透過社群、增能工作坊、學校行政系統等支持,持續滾動式修正、研發新課程。其中一門高二一類組的選修課-「Hi!你好 我是穆斯林」課程已經持續在臺南二中開設5年之久,曾經榮獲104學年度教育部舉辦全國「高中優質化輔助方案課程與教學創新方案」甄選,榮獲全國特優、108學年度教育部國教署推動高級中等學校創新教學獎-普通高中組銀質獎。以下便以此課程為例,分享此課程從各方面培養學生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素養的規劃與實踐。
「Hi!你好 我是穆斯林」課程─起心動念
當初規劃課程的主持人余月琴教師(現為臺南二中教務主任)起心動念便在於2013年後期崛起的伊斯蘭國(ISIS),臺灣的新聞媒體大量出現殘暴、斬殺的畫面,一般民眾對伊斯蘭教產生刻板印象,對異文化誤解與不尊重。整學期的課程進行,不再只是反覆在做課文記憶、應付不同考題、記住不同科目的枝微末節。在「Hi!你好 我是穆斯林」課程中,獲得答案的思考歷程,「怎麼學」遠比「教什麼」重要。另外,為了改善傳統上學生總是被動接收國際資訊,此著重穆斯林文化的課程,每學期的課程規劃都掌握國際脈動,以學生為教學重心的學習模式,著重學生學習的興趣與態度、強化思考和分析能力。
「Hi!你好 我是穆斯林」課程─國際議題融入課程
這個聚焦在「伊斯蘭文化」主題上的課程,從103學年至107學年第2學期,課程設計架構掌握幾個大原則:沒有課本、沒有考試,在跨領域教學團隊營造出的探究式學習環境下,以多元議題融入課程,每次課程安排會有固定幾個主架構,如伊斯蘭基本教義習俗、婦女和國際問題,延伸出去的議題則因跨科跨校教師團隊而年年有異。
議題選擇的考量因素,除了主動尋求不同的校外資源外,也會考慮議題的時代性、變動性、討論性等,如依國際情勢與國內環境,會特別關注某些議題,或者社會各界對該議題可能存在對立觀點,特別是因應時事或偶發事件,採分組學習單方式融入適當的單元中教學,議題教育也更能有效達成。如在「教義習俗」主題時,課堂上便連結這兩年臺北火車站因辦理穆斯林開齋節而產生的爭議新聞:「『臺北車站被外勞攻陷』─四萬移工湧入北車引起旅客不滿」。讓學生透過分組學習單反思臺灣民眾對於穆斯林的大型活動的評論,經由討論、分享對爭議加以耙梳釐析。
▲ 開學第二周分組探索伊斯蘭教起源,進行穆罕默德故事接龍,簡單、層次較低的探索議題,讓學生慢慢熟悉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學習歷程。
「Hi!你好 我是穆斯林」課程─滾動式修正
此課程因為持續開設多年,故可持續進行每一學期進行滾動式調整─PDCA概念,教學計畫(Plan)和實際執行(Do)後,依據學生的需求與反應,查核(Check)後提出調整方向與策略,並確實執行這些調整行動(Act),這樣的課程能持續修正、調整,並從修正中不斷成長,是一種正向循環的概念。以下舉例幾個在課程內容與教學過程中PDCA滾動式修正的實例:
有學生在106學年第1學期期末回饋上說,希望加入家政課程,讓學生親自製作伊斯蘭世界的美食,106學年第2學期即依據學生的建議─主動邀請家政老師加入教學團隊,嘗試加入設計中東美食製作的實作課程─帶領學生進行印尼穆斯林清真食物的體驗實作課程。
這個伊斯蘭課程已經持續從103學年第二學期至107學年第二學期,嘗試過的校內外協同教學課程數量不算少,課程在變與不變中保有課程彈性,隨時緊扣學生的程度、需求和興趣,不斷調整課程的架構和脈絡,確實做出調整行動(Act),堅持滾動式調整、維持正向循環的課程設計。
▲ 從103學年至107學年第2學期的伊斯蘭文化課程發展進程
總結
「Hi!你好 我是穆斯林」課程在持續五年的發展下,落實學習型態的創新。透過課程設計引導學生自發性的探索和學習,進而主動參與課程,讓學生於過程中學習到主動探索、規劃與組織,透過合作學習,學習到解決問題及完成任務的能力。在主題上因扣緊伊斯蘭文化的主題,因此5年發展下來此課程不斷依國際局勢和時事議題活化課程內容,引導學生透過多面向的接觸,感受、同理這個世界,培養學生批判性思考與多元分析能力,並引導學生透過多面向的體驗、認識伊斯蘭文化,發展出懂得感受、尊重的國際觀,讓學生願意同理不同文化,培養全球化公民的素養,最終能「立足臺灣,走入國際,放眼世界」。
檔案下載
- p33-35 pdf
- 更新日期:
- 資料點閱次數:3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