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

:::

國立中正大學推行招生專業化經驗分享

  • 發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資料點閱次數:3037
  • 發布單位:高等教育評鑑中心
  • 編輯者:mitchell

文/陳玉樹.國立中正大學副教務長
  洪新原.國立中正大學教務長

未來「大學多元入學方案」係以申請入學為主要管道,強化以多資料參採、重視學習歷程的方式選才,以結合十二年國教高中新課綱適性揚才的精神。本校為配合多元入學方案的高等教育政策,實踐招生目標,於106年即參與大學招生專業化發展第一期試辦計畫,透過專業培訓、與高中交流對話、校外諮詢等,16個參與學系對於發展審查評量尺規、精進審查機制已有基本認識。107年第二期計畫,本校參與學系擴增至25個系(組)。108年第三期計畫,本校30個學系(組)全數參與試辦計畫,所有學系均已發展出符合招生目標之評量尺規,能有效地審查學生備審資料。

本校招生目標為落實人才培育政策,兼顧學系特色適性選才,透過多元入學管道及專業的選才方式,擇選具有學習熱忱及對學系有高度認同感的優質學生。據此,本校在招生策略的規劃上,著重學生於高中教育階段的修課歷程及多元學習表現,秉持「多元入學」、「高中均質」、「區域均衡」及「照顧弱勢學生」的理念,並參採校務研究分析的實徵數據來調整招生策略。未來本校將以適性揚才的精神,持續精進招生專業化作為,優化選才機制,以提升審查效率及品質。

推動招生專業化的組織架構

本校推動招生專業化的組織架構由校級招生專業化推動小組、院級推動小組及學系招生委員會所組成。校級推動小組(參見圖一)統籌規劃全校招生專業化的相關業務,該小組由教務處及各學院、學系代表所組成,由教務長擔任召集人,副教務長擔任執行秘書。在教育部招生專業化的經費挹注下,校級推動小組設有兩位專職人員,一位負責擔任本校招生專業化試辦計畫聯絡窗口,統籌辦理招生專業化相關培訓活動、計畫資訊彙整與協調、開發與維護相關輔助系統及協助學系專業審查團隊進行審查等工作;另一位負責擔任本校招生專業化試辦計畫與校務研究辦公室的聯絡窗口,整合校務研究辦公室各項招生研究分析資訊,進行與尺規相關之統計分析,並提出研究報告與建議,協助各學系(組)或決策單位精進尺規及擬定招生策略。而教務處推動招生專業化之任務編組為:招生組協助行政試務;綜合業務組與教學發展中心分別負責與高中端交流,宣導各學系特色及培訓教師專業審查知能;教務長室負責統籌監督與管考。

本校在109年成立院級推動小組(參見圖二),以院長或副院長擔任召集人、院秘書協助傳遞相關資訊、系所主管則負責傳遞計畫資訊,並監督及管考學系招生專業化工作。此外,各學系設招生委員會(參見圖三),由各學系教師組成(系所招生委員會委員以5人為原則,系所主管為召集人),負責研擬、修訂尺規及實際審查工作。除上述內部組成外,本校同時聘請校外專家學者組成校外諮詢委員會,就十二年國教新課綱、高中端教學實務及學生學習活動提供諮詢,藉由與高中教師的交流互動,使本校招生策略能體現落實108課綱核心素養的精神。

招生專業化工作迴圈

本校已建立招生專業化工作迴圈,如圖四所示。從步驟1(經驗傳承)到步驟8(尺規調整),再回到步驟1,形成一個完整工作迴圈。

.步驟1:經驗傳承,本校規定各學系每年更替個人申請甄試審查委員人數,以「不超過二分之一」為原則。如此具有審查經驗的招生委員方可帶領新進委員進行審查工作,並將經驗有效傳承。

.步驟2:培訓活動,各學系審查委員確認後,推動小組開始辦理相關培訓活動,對當年的審查委員(特別是新任委員)進行培訓。培訓工作的重點在導引審查委員了解108課綱高中的課程設計、學生學習歷程的樣式、本校的審查輔助系統等,並分享前期的審查經驗。

.步驟3:尺規評分模擬演練,推動小組隨機抽選各學系前一學年度個人申請入學考生的書審資料,供審查委員進行模擬評量,並運用「差分處理輔助系統」,針對評分差距過大之考生,進行討論與調整。差分處理結果須回報教務處存查。

.步驟4到步驟6:正式書審查,正式書審前各學系須召開「評分標準共識會議」,書審後須召開「差分處理會議」。本校推動小組開發了「資料審查輔助系統」,並鼓勵審查委員於個人申請入學第二階段運用該系統以提升審查的效率。

.步驟7:鏈結招生專業化與校務研究,推動小組與校務研究辦公室針對審查結果進行IRT分析,並串接學生資料進行招生專業化議題分析。推動小組將實徵分析結果回饋給各學系,以利其進行招生策略及尺規修訂。

.步驟8:召開校級與系級「個人申請入學工作檢討會」,針對書面審查、面試及筆試業務進行檢討以精進甄試業務。

優化學系評量尺規

本校各學系可依自己的領域特性,編製評量尺規以進行備審資料審查。評量尺規編製可自由參採合成加總或多元擇優模式(劉兆明,2018),採合成加總模式的學系將學生學習成果成區分好幾個面向,以加權計分的方式算出總分,並以總分排序決定審查結果,以這種尺規選才錄取學生的同質性較高;採多元擇優模式的學系則是將學生學習成果的各面向獨立考慮,若有某一個面向特別突出,即可優先錄取,以這種尺規招收的學生則較為多元。

目前本校多數學系皆混合參採合成加總及多元擇優模式,即在合成加總的架構下,面向內容有多元擇優的選擇。本校鼓勵各學系靈活運用合成加總及多元擇優,使學系評量尺規更具彈性,以能招攬到符合學系招生期望的優質學生。同時,考量照顧經濟或文化不利學生,各學系可於評量尺規中彈性調整審查條件,如滾動加權計分或增設額外加分。

先前本校各學系的評量尺規大多採用資料類別取向,即對學生的學習成果(如在校成績、學習計畫、競賽成果等)分項計分。這種評量尺規雖然較易評分,但評量結果與學系教育目標的關聯性並不強。110學年本校將推動能力取向評量尺規(competency-based rubrics),各學系以其教育目標(educational objectives)及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ies)為基底,參採十二年國教新課綱、ColleGo大學選才與高中育才輔助系統、UCAN 大專院校就業職能平台、111學年度大學申請入學參採高中學習歷程資料完整版查詢系統等,以各學系所欲培育人才應具備的初階(entry-level)能力來編製評量尺規。希冀以「能力」(competency)的概念,緊密結合選才、育才、用才,將招生專業化、學習品保及畢業生在職場的能力表現進行串接。

鏈結招生專業化與校務研究

本校自106年加入招生專業化試辦計畫,校級推動小組即與校務研究(Institutional Research, IR)辦公室建立緊密合作的夥伴關係。為協助各學系了解近年招生成效,本校建置「學生學習資料統計查詢系統」,採視覺化方式呈現,內容包括歷年不同入學管道人數統計、學生來源區域性分布、各入學管道學生學業表現及就學穩定度分析、三大入學管道弱勢學生分析等。除上述描述性統計的視覺化資訊圖外,本校亦對各學系的書審結果,以多面向Rasch模型(multifaceted Rasch model)進行分析,以評分者(即審查委員)報表、尺規面向報表、考生報表的方式呈現,每份報表皆顯示分析項目、內容、指標參照標準、分析數值及相關說明給各學系參考。未來IR辦公室與校級推動小組將對招生議題進行更深度的分析(如檢倍採、評量尺規面向對學生入學後的學業及就學穩定度預測),並將分析結果回饋給各學系,以利其進行招生策略改進及評量尺規修訂。

與區域高中或大學互動

108課綱啟動後,高中教學課程也隨之調整與變動,逐步打破固定班級課表與學習模式,朝向以學生為學習中心的課程設計。本校為配合108新課綱政策,讓高中學生在就學階段即能對大學課程有初探機會,充實多元選修,強化學生自主學習及探究與實作能力,主動提供高中端課程支援及師資培訓。本校教務長邀請7個學院院長、4個中心主任(通識中心、語言中心、體育中心、清江學習中心)及12所區域高中代表開會,組「國立中正大學與彰雲嘉區域高中聯盟」,希冀能集思廣益,思考如何運用本校堅強的師資陣容及豐富的教學資源,就高中端開設加深加廣、多元選修課程提供相關協助。

在與大學互動的部分,本校每月皆派校級主管參與大學招生專業化「南區學校小組會議」,透過會議了解教育部的政策及宣導事項,並與南區各大學進行交流,以提升本校招生專業化推動品質。此外,本校亦主動邀請在推動招生專業化有豐富經驗的分區主責大學(如義守大學、中興大學)蒞校指導,分享其招生專業化的推行經驗(如尺規發展及招生專業化校務研究分析)。本校副教務長亦常受邀到各大學(如國立成功大學、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義守大學等)以「如何編製能力取向評量尺規」進行演講,並分享本校在招生專業化的推行經驗。

協助經濟弱勢或文化不利學生

為招收具有學習熱誠與優異潛力之弱勢學生,提升弱勢學生入學機會,本校逐年擴大弱勢學生招生名額及參與學系,自108學年度起,配合教育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提升高教公共性」,全校29學系均於招生名額內提供至少1個名額,優先錄取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或特殊境遇家庭子女等經濟弱勢學生。此外,更另設「嘉星招生」,並提供甄試報名費減免優待、免費住宿、補貼交通費等各項扶弱措施。

本校「嘉星招生」是以學院進行聯合招生,並降低該組之學測檢定標準,甄試僅採用書審、選填志願等方式簡化甄試流程,以提高弱勢學生入學機會。109學年度更調降各組之學測檢定標準,以至多不超過2個科目均標為限,招生名額更擴增至36名。為實質減輕弱勢學生應試負擔,配合招生專業化試辦計畫之推動,「嘉星招生」於第二階段不採行面試及筆試,僅以書審為主,審查資料項目有「修課紀錄-B.高中(職)在校成績證明」、「其他-P.學習檔案」及「其他-Q.弱勢生證明」等。其中,「Q.弱勢生證明」項目占分比統一設定為80%,期能優先錄取經濟資源較為不足之弱勢學生。

為善盡國立大學照顧弱勢學生的社會責任,鼓勵各學系踴躍招收離島、原住民及身心障礙等學習資源較為弱勢的學生,本校自104學年度起,向教育部申請專案調高招收原住民外加名額,105至109學年度持續提出專案申請,均獲教育部核復同意調增。此外,配合「原住民學生升學保障及原住民公費留學辦法」,考量原住民學生學業表現普通不及一般生,故適度降低學測檢定門檻,原住民學生錄取標準亦較一般生低,且儘量以足額錄取為原則,使其有機會入學本校。

未來展望

本校自106年參與大學招生專業化第一期試辦計畫至今,除了內部自我規劃控管外,亦不定時徵詢校外諮詢團及專家學者之意見,或向分區主責大校(如國立中山大學、國立中央大學、銘傳大學、靜宜大學、義守大學等)諮詢,以尋求解決方案。雖說兢兢業業努力不怠,然而試辦過程中仍有許多值得反思及檢討之處,未來中正大學將持續精進下列項目。

首先,本校為長期追蹤各入學管道學生的學業表現及就學穩定性,特建置「學習資料統計查詢系統」提供給學系查詢使用。查詢系統包含各管道核定招生名額及各階段人數統計(註冊人數、註冊率、高中類型與休退學等)、學生來源高中與區域性分布、三大入學管道高中來源及成績排名表現統計等。然而由於招生專業化申請入學試辦時間不長,學生資料十分有限(目前第一期入學學生資料僅累積至大二),故未來將持續搜集相關資料,建置招生專化資料庫,以利進行後續招生效益分析;再者,除學術表現、就學穩定性資料外,未來亦將逐年擴大納入高中學習歷程檔案資料,並蒐集入學後非學業表現資料,進行更有深度的議題分析,以供各學系進行招生策略調整的參考。

其次,目前評量尺規的制訂仍以99課綱為主,本校動小組為因應108新課綱的改革與考招連動,持續與各學系溝通兩種課綱審查項目之差異性,並建議滾動式修正評量尺規的各面向內容,以符合111學年的個人申請入學考試變革。最後,為使各界了解本校推動招生專業化之發展及審查的公信力,推動小組在本校「大學招生專業化發展試辦計畫網站」(https://bach.ccu.edu.tw/Site/ccuas/)上公開推動計畫源由、組織架構、作業流程、參與學系名單及培訓活動紀錄等資訊,以提升考生及家長對本校審查作業之信賴度。推動小組將擴增本校大學招生專業化發展計畫網站內容,並透過多元管道宣傳,以提升本校招生專業化能見度及審查公信力。

◎註:

本文修改自國立中正大學109-110學年度大學招生專業化發展申請計畫書。

◎參考文獻

國立中正大學(2020)。109-110學年度大學招生專業化發展申請計畫書

劉兆明(2018)。評量尺規的概念與設計。大學招生專業化發展說明會演講內容。臺北市: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檔案下載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