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

:::

師資培育地圖上的南方星宿──國立屏東大學

  • 發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資料點閱次數:1537
  • 發布單位:高等教育評鑑中心
  • 編輯者:mitchell

文/古源光.國立屏東大學校長
  李雅婷.國立屏東大學教育學系教授兼師資培育中心主任暨教育學院副院長

國立屏東大學自103學年度起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與國立屏東商業技術學院合併轉為一般大學,提供高教、師培和技職三體系之多元學習管道。基於「誠、愛、禮、群」之校訓,訂定「品德力、創新力、自學力、宏觀力、就業力」等五大教育目標及培育教育專業人才的校務發展願景,從而訂定全校性的師資培育目標,包括專業展能、人文關懷、創新卓越等三大項師資培育目標(見圖一)。此三項目標內涵如下:
.專業展能:包含教育專業、學科知識、專業倫理等
人文關懷:投入教育的決心毅力、持續性的熱忱、自動自發的終身學習態度等
創新卓越:教育實踐中的省思、隨時代脈動改變創新教學、追求卓越的精神與能力

學校對於師培教育的重視

本校將師培教育視為三大核心學習管道之一,除了挹注空間、圖儀、設施與充足人力配置等資源外,亦正式明列於學校組織規程中,訂有設置辦法。法規明訂本校設師資培育中心,負責推動、規劃和執行全校師資教育;另有三個師資培育學系:教育學系(國民小學類科)、幼兒教育學系(幼兒園類科)與特殊教育學系(學前教育階段身心障礙、國民小學教育階段身心障礙與資賦優異)。不同於國內其他師培機構內有一系雙軌併行制(含師資培育學生與非師資培育學生),本校採一系單軌培育制,三個師培學系學生(含碩士班)入學則皆具師資生資格,其他學系則為非師培學系,由師培中心負責選才與培育。經多年運作,本校認為此種師培組織型態具以下優點:第一,一系單軌培育制可在師培課程與系專業課程的規劃上具整體性,系專業課程能扮演深化或是延伸師培課程的角色;第二,同一系學生志趣與能力相近,便於系所與教師掌握學生需求與學習先備情形進行授課規劃;第三,師培中心面向全校不同系所,透過良好的遴選機制甄選適性、優質、多元背景等師資生進入國小、幼教、特教等師培行列,並針對不同特質師資生彈性調整培育策略。近年來體育學系(藝能專長)、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輔導專長)、英語學系與中文學系(語文專長)修習教育學程人數為大宗,師培中心根據這些不同性向或屬性學系的師資生與共同學系合作提供適性的增能策略。第四,師培中心肩負起主要聘任各領域科目教材教法師資之責,並與三個師培學系和負責規劃領域專長加註∕次專長加註之學系等跨單位籌劃各類學分學程,分責清楚,橫向聯繫密切。此外,各項行政業務推動與進行均獲得校內相關行政單位之充分支援與配合,師資培育業務順利推進。師資培育足稱是本校重要亮點之一。

師培教育的特色與作法

本校師培教育的特色與作法分為正式課程、活動課程與行政措施說明之:
(一)正式課程
1.做中理解取向理念
本校師培課程隱含做中理解取向(understanging with doing)理念。師資培育史上出現各類取向,包括如能力本位、批判取向等,這些取向引導著師培教育的規劃與實施。本校師培教育相當著重實作經驗,體現做中理解的師資培育觀。「理解」是指對事實產生意義,將知識遷移到其他的問題、任務與領域。已理解的人比其他人更能有效適應含糊的真實挑戰,這類挑戰包含的不只是產生單一答案的直接提示而已(Wiggins & McTighe, 2005)。而促進理解之道不是經由模仿或說教,而是與他人的交互論述、合作與協商中,透過闡釋、思考與後設思考,共享與生產知識。而「做中理解」係指透過感官的真實性、直覺的掌握性和意識的專注性,誘發出經驗的意義與價值的浮現。其包括了「喚起知覺」與「行動」兩個層面,有助於統合師資生教育專業知能與想像的學習(李雅婷,2012、2014)。體現上述信念的措施包括:對於教學實習學分比重的提升,教育學系的集中實習,每學期屏大實小提供的教學演示(觀課與議課),各課程安排師資生至學校∕幼兒園參訪見習、說故事、試教等。
2.強化包班教學能力期望下的學科知能
面向校內多元學系選才下,可能甄選出專擅某項學術或藝能性向的師資生,然而小教師資類科期望培養師資生具備包班教學能力,因此扎實的學科知能仍是本校師培教育所重視的基本功。本校教育學程甄選中,小教師資類科設有「數學」考科(目前為不計分,計於111年度納為計分科目),甄選通過獲得師資生資格者,若數學考科不及格者,需接受師培中心所提供的輔導並通過再次考試及格後才能修習師資職前課程中的「普通數學」與教材教法,透過此擋修機制,以輔導取代淘汱,堅實師資生數學學科知能,也能兼顧培育不同主要專長的師資。此外,本校設置有英語、輔導、自然、資訊等加註專長,也甫獲通過本土語言(客家語、原住民族語)學分學程,鼓勵師資生修習強化專門學科知能。期待師資生透過修習學科領域,除了需了解各學科領域的專門知識外,也需要將教育學科所獲得的一般教學知識(pedagogical knowledge),統整成這些任教學科的學科教學知識(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3.培育跨領域統整課程設計能力
國內學校課程組織型態自過往「科目本位」逐漸朝向不同程度與面向的統整,強調動態與主動建構的知識觀,並學習應用以解決真實世界的問題。十二年國教課綱總綱中在國小階段除了維持領域教學為原則外,亦規範跨領域統整課程最多占領域學習課程總節數五分之一,並可進行協同教學。為培育小教類科師資生具有跨領域統整課程設計能力,本校師資職前課程或師培學系課程中規劃有跨領域課程設計、統整課程等,鼓勵師資生小組合作培育此項課程發展能力。並也在「教育議題專題」課程中,帶領師資生認識總綱實施要點中所規定應適切融入的各項議題,培養師資生跨領域與議題融入課程的設計與教學應用能力。
(二)活動課程
1.from USR to USSR
本校榮獲教育部補助四項USR計畫,其中「讓生命不同凡『想』」與「朱雀先驅:屏東偏鄉三師共學模式」分別以特殊成人照護(特殊教育)與偏鄉師資問題(小教與幼教)為關懷,融入師資職前課程或是採工作坊等形式帶領師資生參與浸潤,自師資職前教育階段漸進濡化提升大學學生社會責任(USSR)。上述其一的朱雀先驅計畫期待師資生取得教師證後願意投入偏鄉學校服務,提高鄉村學生學習品質與降低教師流動率過高問題,其起心動念即是針對國教長年問題而生。上述兩個計畫也開設「身心障礙成人照顧創新產業學分學程」與「偏鄉教師專業發展學分學程」供全校學生修習。
此外,無論學期間或寒暑假,為了提升師資生教學知能與累積實務經驗,相關授課教師會提供師資生多元彈性的服務教育、參訪、見習、試教、實習等機會與時數。除了教學實習外,參加暑期行天宮關懷輔導偏鄉弱勢學生暑期補救教學計畫、教育部推動大學師資生實踐史懷哲精神教育服務計畫,安排至國小進行課業補救教學、營隊、見習等,都是本校重視的活動。
2.培育師資生扎根在地跨足國際
本校為了擴展師資生的國際觀與實務應用,透過各項計畫輔助鼓勵優秀學生赴海外見習與海外實習,提升國際視野,增加國際能見度及競爭優勢。相關計畫包括教育部「有教無界未來無限」海外見習計畫甄選(本校亦為承辦單位)、臺日韓DHP活動、國際姊妹校、短期海外營隊活動、出國交換計畫、海外文化踏查活動等。例如本校師資培育學系有9位師長帶領63名師資生進行海外見習,不僅獲得豐碩的學習成果,亦強化學生應具備的國際力、實作力及教學力,更為今後前往進行海外實習的師資生建立良好的資源平台,因應落實「學用合一」的實作教育及實踐教學政策。
3.引入學習輔助犬提升對特殊教育師資培育知能
本校特殊教育學系開全國風氣之先,成立第一座學習輔助犬訓練教室,在校內推動學分學程,並走入高屏原民和偏鄉學校、社區、老人服務據點等,規劃學習輔助犬融入讀寫活動、生活教育與輔導諮商活動。此外也與地方政府合作,召募現職中小學教師接受種子教師培訓,以擴大對特殊教育的影響。並曾辦理2017學習輔助犬國際學術研討會,與美國Reading Education Assistant Dogs(R.E.A.D.)總會合作,透過學術活動與國內外學者、職前和在職教師探討學習輔助犬在教育上的應用等議題,同時也展現本校落實USR的具體成果。結合學習輔助犬的各項成果已獲得許多媒體關注及報導,並將經驗集結出版《狗狗開課囉》一書,希望提供給有興趣在校園內推動學習輔助犬活動或融入學習者參考。
(三)行政措施
本校師培中心綜管與規劃全校師資培育相關事務,與其他行政和學術單位合作密切提升師培教育品質。簡述其中三項措施如下:
1.提供特殊需求學科保障名額修習師資培育學程
本校除了三個師培學系外,其他皆為非師培學系,由師培中心進行選才與培育。為配合我國師資培育政策及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師資結構滿足教學需求,顧及師資供需現況,本校教育學程甄選中另保障英語學系碩士班10名、科普傳播學系碩士班5名、資訊學院碩士班5名、客家文化產業碩士學位學程7名名額,甄選通過後修習師資職前教育課程。選定上述五個學系碩士班班別係因其負責本校領域專長加註學程,透過此保障名額鼓勵不同學科專長碩士生加入師資職前教育,並每年檢視招生情形與教育現場需求調整保障學科需求與名額。
2.積極申請各類師培補助計畫提升師資生教育專業知能
本校積極爭取各項計畫提升師資生的教學能力,例如:教育部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教育部補助推動大學師資生實踐史懷哲精神教育服務計畫、教育部補助師資培育之大學辦理精緻特色發展計畫、教育部補助教育實習「清寒實習學生助學金」等。透過這些計畫,協助授課教師或行政端實施了多項的規劃,包括優質實務教師經驗分享、實地觀課見習、創新教學實驗、教學實務能力檢測、學習弱勢學生輔導和協助、偏鄉地區學校見習等,提升師資生教育專業知能。此外,本校承辦教育部委託之師資培育國際學術研討會–各科教材教法和各領域教學研究中心成果發表多年,每年來自國內各師培機構同業齊聚一堂針對主題進行專業對話,熱絡非凡,也吸引眾多師資生與在職教師前來參與,已成為眾所期待的年度盛事。
3.建立高屏地區專業發展學校之夥伴關係
與地方學校教育機構建立密切的夥伴關係一直是本校相當重視的面向。為了解與增進更優良的合作關係,過往本校曾提供經費組成教師團隊從事「專業發展學校」(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簡稱PDS)研究並出國訪談蒐集國外實施情形。後續形成制度,訂定有「國立屏東大學遴選專業發展學校實施計畫」,由本校師資培育學系共同推薦數所國小與幼兒園階段辦學優良學校簽訂合作協議書,舉辦正式的簽約儀式,亦邀請簽約學校校長∕園長分享合作經驗。合作協議書中敘明本校負責提供簽約學校專業成長、協助爭取研習經費及設備、協助辦理教育相關活動、提供辦理本校圖書館借書證之優惠、辦理促進雙方合作之交流活動等,地方學校與幼兒園則負責研究、教學實習及行政實習的適切場地及協助、提供辦理教育專業成長研習或活動時之協助,以及提供教學(育)實習相關資料以反映實習成效等。過往具體的合作經驗為:在執行各項外部計畫,例如史懷哲服務計畫、地方輔導計畫等,皆優先邀請詢問PDS簽約學校合作意願;授課教師也帶領師資生前往參訪、見習或實習,師資生很積極地把握各種多元學習機會。可說長期以來與夥伴學校建立相當互惠的合作關係。
4.證據本位的品保
課程發展是一個有機的動態歷程,審視理想課程、書面課程、運作課程等之間的落差是促動吾人調適課程認知基模與追求質變的契機,而追求質變的師資培育需要以證據本位作為制定機制與運作的調整依據。除了師培中心固定於活動或課程中蒐集各類資料外,本校校務研究與發展中心(簡稱IR中心)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IR中心負責蒐集各類數據進行分析了解相關現象與辦學成效,其並邀請校內各單位提出需求,其中,師培中心提出「師資職前課程修習情形調查」與「師培增能研習調查」,委由IR中心進行調查與分析,分別了解本校師資生對於師培中心所規劃之正式課程與活動課程的修習情形和滿意度,作為滾動式調整之依據。

面臨挑戰下的師培教育展望

每年本校辦理新生家長座談會時,家長常提出以下問題:「要如何修讀國小教育學程?」、「要報考國小的資訊老師甄試,需要修什麼學分?」、「少子化下學校如何輔導學生考上正式教師?」等。面臨少子化以及變遷快速的社會變動,成長思維模式(growth mindset)(Dweck, 2008)或許是學校教師需要的心理素質,而屏大身為「教師的教師」(teachers of teachers)亦秉持成長思維模式敏察學校教育需求,培育π型人才。展望未來,本校師培教育方向如下:
(一)持續開創各種課程方案
1.盤點學校中的懸缺課程籌劃藝術領域專長學分/學位
審視近來「表演藝術」在國中小課表上幾已為懸缺課程,原因不外乎缺乏師資。本校已有視覺藝術學系與音樂學系,刻正積極籌劃「表演藝術教育碩士學位學程」(名稱暫訂),期以開設藝術領域專長學分與表演藝術教育碩士學位提供職前教師與在職教師修習增能。
2.因應國教階段學生特質與需求開設本土語文專長學分
十二年國教中規範有本土語文,為因應國小開設本土語文科目的需求,本校客家文化碩士學位學程和原住民族健康休閒與文化產業學士學位學程(原住民專班)分別正籌劃申請國小階段客家語文與原住民族語文專長學分供職前教師修習,培育擁有本土語文專長加註師資,未來擬再延續至學士後學分班,充裕儲備師資。
3.秉持行動研究精神探究雙語教學模式
因應國家政策與國際化趨勢,中小學已紛紛展開雙語教學試驗。本校訂定逐年提升全英語教學課數,邀請國內外實施全英語∕雙語教學者辦理工作坊、研討會等進行分享與交流,並挹助經費提升教師意願與協助備課。而師培課程方面亦正透過增聘相關師資、申請補助經費、辦理工作坊∕研討會∕教師社群等,策劃雙語教學,期以行動研究精神探究本土化雙語教學模式,培育小學雙語教學師資。
(二)朝向能力選才與素養培育的公費師資思維
公費生是各師培機構相當重視的培育管道,政府與師資培育機構也擘劃多樣的專長學分培育公費生,本校也已設置各類學分學程提供公費生∕師資生修習。然而,近年發現公費生培育呈現專長愈多愈佳(more is better)的思維,公費生除了需修習大學本科系(教學主專長)與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外,通常還再加兩個第二專長領域專長或其他特殊要求,約計超過兩百以上的學分數。從這現象引發的思考是:第一,公費生須在師資職前教育階段修完超負荷的學分量,可能造成公費生疲於修習學分,不利於深度學習與高層次思考的培養,此現象與當下大學對於降低學分(必修)、強調自主學習的觀點似有背離。第二,從師資培育法第3條對「師資培育」的定義觀之,專業教師之培養包括師資職前教育、教育實習及教師在職進修。換言之,一位專業教師之培養應是終身學習,也唯有保持成長思維模式,才能因應社會快速變遷下的要求。職此,究竟公費生選才宜著重哪些特質?除了修習學分外,還有哪些策略能培植公費生的教師專業素養?如何以持續的在職進修(in-service education)學習心態延展師資職前教育階段培育(pre-service education)戰線,完整師資培育的終身學習理想?這些重大詰問實須透過中央、地方政府與大學培育機構更多的對話機制,朝向能力選才與素養培育,超越修習愈多學分愈佳的公費師資培育思維。

結語

「以評鑑為鏡,可以識質變(improvement)」,準備此週期的各類科師培評鑑歷程中,屏大同仁以評鑑為鏡,映照出屏大依然秉持以師資培育為重要核心特色之一,也持續以成長思維模式開發與時俱進的各類專長學分∕學位,調整培育機制,一秉「當責」(accountabilily)的價值信念面對社會大眾的「問責」,堅守屏東大學師資培育深植家長與社會人士心中的品牌價值。位於臺灣師資培育地圖上的南方星宿屏東大學,邀請您一起來見證大武山下濡沫這師培教育百年基石的天長地久。

◎參考文獻
李雅婷(2012)。Do pedagogy: 一個「教」與「學」案例初探。載於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教育學系(主編),邁向實務的師資培育革新(125-138頁)。屏東市: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李雅婷(2014)。核心素養融入師資職前教育之融通課程:以美學素養為例。課程與教學季刊,17(1),61-94。
Dweck, C. S. (2008). 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 New York, NY: Ballantine Books.
Wiggins, G. & McTighe, J. (2005). Understanding by design(2nd ). Alexandria, VA :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檔案下載

  • P9-14 師資培育地圖上的南方星宿──國立屏東大學 pdf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