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

:::

推動「致商書院」 ──職能品格培育與檢核機制

  • 發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資料點閱次數:1447
  • 發布單位:高等教育評鑑中心
  • 編輯者:mitchell

文/劉芬美.致理科技大學商務管理學院院長
  洪大翔.致理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助理教授

一般咸認大學的主要任務是為經濟及產業培育產業專業人才,但20世紀末期發生的幾次財報揭露不實及金融危機事件,依據學術研究結果(Desplaces, Melchar, Beauvais, 2007),發現面臨商業倫理問題而做出錯誤決策者,許多都擁有商管學位學歷。這些問題及研究發現,讓國際商管教育在上世紀末期即體認大學培養學生道德(moral)的重要性。哈佛大學校長Derek Bok在其著作University and the Future of America1990),即將道德(moral)教育視為大學的主要任務之一;此外,國際商管學院促進協會(AACSB)也將商管學院的倫理(ethics)教育視為重點審視項目。AACAB雖強調倫理的重要性,但如何進行則由各學院自行擬定。在臺灣,華文商管教育認證組織(ACCBE)強調大學品格培育的重要性,並進一步提出以非正式課程方式培育學生品格之建議。

致理科技大學自成立以來即以「商務人才」為主要培育目標。以「誠信精勤」為校訓,長期著重品格培育,不僅連續獲選佛光山「三好校園」、「三好典範學校」,亦連續獲得教育部「品格教育特色學校」、「友善校園」、「傑出社團領袖獎」等榮譽。倫理、道德與品格三者之定義或有差異,本文從ACCSB認證之角度,以品格教育為主題,分享致理科技大學商務管理學院透過非正式課程培育學生品格的規劃與作法。以下依據規劃─執行─檢核─精進(PDCA)為內容,分別介紹背景構想、執行架構、成效檢討方法與回饋,請各界指正。

背景構想

Philip Jackson(1968)的著作《教室中的生活》(Life in Classrooms)楬櫫非正式課程的角色以來,許多文獻探討如何透過非正式課程輔助學生的專業學習及品格培育。對臺灣的大專校院而言,相對於高教體系,臺灣技職校院以非正式課程提升專業技能已實施多年,包括透過證照的取得、參與競賽、創作及展演、企業參訪、職場體驗與實習等,藉由課堂外的學習提升專業能力,而這些非正式課程作為職能培育成果的檢核也容易看見。而目前推動多元學習,不受地點與時間限制的彈性課程、微學分課程、以及強調深度與廣度教學的深碗課程,都強化了「課堂外」學習在專業技術培育上的角色。

非正式課程對品格教育之影響更受到教育界的重視,臺灣多數大專校院之品格教育的主事單位是通識教育中心及學務處,致理科大亦然。通識教育中心除開設專業與人文素養相關之正式課程,亦辦理探索教育、藝文展覽、地方文化巡禮培育敘事力等活動,例如:探索教育培養人際關係、協調溝通、團隊合作、問題解決能力等人格特質,文化相關活動培養人文素養等;學務處則以非正式課程為主,辦理各項品格培育相關活動,例如:規劃無人看守自行付款自行取貨之誠信商店、班際合唱比賽、二十歲成年禮、淨灘、體育競賽等數十項與品格培育相關之活動。

本校通識中心與學務處規劃並推動全人教育多年,獲得外界高度評價。然而,通識與學務處辦理之活動與職能重視之特定品格,彼此之間卻缺乏明確連結,活動成效問卷通常是詢問參與學生對活動及對主辦單位之滿意度,對應擬培育之品格則無明確之檢核點。在ACCBE認證組織輔導委員的建議下,本學院規劃在學務處與通識中心現有的全人養成教育架構中,以「書院」模式整合,推動與職能相關之品格培育。

「致商書院」成立與執行架構

許多學校的「書院」是結合學生在校住宿之活動運作;致理科大多數學生為通勤,住宿生人數相對較少。為使品格培育普及一般學生,「書院」之運作納入一年級全體學生,強調商管各目標職能著重之品格,並將相關之活動列入畢業門檻。

一、組織架構

「致商書院」是結合「致理」校名之取法《大學》致知明理之真諦,以及「商務管理學院」培養「才德」兼備之商務管理人才為使命的「致商」、「智商」、「智慧商務」內涵之書院。書院正、副院長分別邀請校長與副校長擔任,提供政策方向指導與資源經費支持;學務長、教務長與通識中心主任擔任執行顧問,籌劃品格類相關活動,並提供諮詢;執行秘書(商管學院院長)負責書院之年度規劃、副執行秘書(由教師兼任)負責協調聯繫及預算管控。並由總導師(五系系主任)與書院導師(每屆一年級新生班導師)負責推動與執行,書院另設小組導師,由各班幹部擔任。

二、品格與對應之活動規劃

商管學院之培育目標職能大致可分為「行政與管理人員」、「財會人員」、「金融人員」、「行銷人員」、「物流管理人員」、「餐旅管理人員」等,依據各類職能對品格要求之重要性,選定五類品格:團隊合作、誠信、敬業、倫理與熱心(圖一),規劃學生參與相關的活動,透過院共同活動與跨系融合性品格活動之參與,培養具職能要求之品格特質人才。

(一)學院共同活動

學院以培育商管學院學生具備職場倫理之素養為目標,並藉由三項活動進行推動。第一項係藉由學務處於一年級第一學期所舉辦之班際合唱比賽及校慶大隊接力競賽,培育學生重視團隊榮譽與合作與之態度;第二項為一年級第二學期所辦理之禮儀餐會,藉由輕鬆但莊嚴的餐會儀式,傳達榮譽、尊師重道、互動禮節、珍惜食物,以及在群體中自我角色的表現等訊息;第三項則是透過舉辦品格電影週,由各系選擇與目標職能品格相關之影片,在放映後由導師帶領學生討論反思,並以提供奬學金為方式,鼓勵學生參與討論。

(二)各職能之品格培育活動

由各系指定與目標職能相關之重要品格活動,例如:募集品德小語,宣示活動建立「誠信」信念;租稅益智問答活動,傳達「敬業」之重要;藉由淨灘活動,與國小輔導營隊建立「團隊合作」精神;以綠色環保行動,提醒學生對環境「倫理」的重視;透過舊鞋回收與國際志工服務,喚起學生對公眾事務的「熱心」等。

上述各項活動均有設計問卷,用以檢測該項活動對學生品格認知之影響。對於認知影響低者,將調整活動內容,或更換活動項目。

書院品格活動檢核機制

為檢核規劃之各項品格培育活動是否具效果,學院採用社會科學常用之量表進行檢測。首先參考相關文獻對五類品格給予定義,並發展出五點量表,對五個構念進行信效度檢測。於109815日至830日以系統抽樣法(以各系一升二之學生,依人數比例抽選),對學生進行前測(pre-test),共完成162份問卷,並依據信效度分析結果調整題項;新生入學後,於109111日至1130日進行「事前」(參與書院活動前)調查,母體為一年級所有新生,共回收568份問卷,回收率80%;「事後」調查(post evaluation)則將於第二學年第一學期10月中進行,據以檢測書院活動對學生品格認知之影響效果。

除上述針對一年級書院活動之效果進行檢測外,各系亦提供品格活動建議清單,供學生於四年內選擇至少參與67項活動,由學生利用e-Portfolio自我評估。並由系所於學生校外實習雇主滿意度及畢業後就業雇主滿意度問卷加入品格相關問項,作為他評檢測。

結語

非正式課程型態的品格培育,參與活動僅是手段之一,更為重要的是學校的環境與師長的身教,將會深深地影響學生的氣度。本學院設定一年級新生書院制作為推動基礎,書院學員一屆約845位新生,相較於住宿型與主題式書院來說,人數規模較龐大。一個新的機制與新事務的推展,除了抱有熱情,以及學校給予充分的資源外,最需要的是所有關係人,特別是執行團隊成員,包括系主任及導師,對新組織成立之真諦與運作機制的充分理解,並在達成共識與認同後,更能投入推動工作。這是充實與改造學院組織文化內涵的一部份,而非徒增更多例行公事。當書院導師、執行師長於品格活動中,與導生班學生進行互動交流時所流露的身教,必能創造教育樹人,春風化雨的契機。透過品格的陶養來達成公民素養的目標想必是指日可待的。

 

檔案下載

  • p53-55 推動「致商書院」──職能品格培育與檢核機制 pdf
回頁首